一个二维码背后的治理之变

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09-05 16:2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以前最怕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现在通过这个系统综合查一次,让我们能安心搞生产!”近日,南京某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对手机里的一个二维码赞不绝口。只需轻轻扫码,企业就能快速登录今年4月上线的“宁捷查”行政检查码系统,一键获取与自身相关的检查计划、整改要求、结果反馈等全流程信息。曾经繁琐的监管对接,如今变得高效又省心。

政府部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是困扰企业的“烦心事”。不同的部门轮番上门,看似每个环节都在履职尽责,实则让企业应接不暇。接待检查要抽调专人,整理材料要耗时费力,配合整改要调整生产,不仅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节奏,也无形中增加制度性交易成本。“宁捷查”的推出,是针对企业这一“痛点”的精准回应——借助技术赋能和流程再造,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涉企检查事项整合归集,实现“一网统管”、合并办理;企业无需反复对接多个政府部门,通过一个平台就能知晓所有监管要求。

何为“不打扰式监管”?“宁捷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作为我市为1万余家工业企业和30余万家行业场所生成的专属检查码,“宁捷查”归集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多领域检查事项清单,避免了超计划、超权限检查,推动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双提升。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让监管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九龙治水”的低效率,也为企业卸下不必要的负担。

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规范涉企执法至关重要。应当看到,仍有人对优化营商环境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只要减少检查频率、改变检查形式,就是为企业“减负”。实际上,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政府部门在监管中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宁捷查”的创新实践恰恰说明,当政府部门把企业的真实感受作为首要标准,站在企业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计制度时,营商环境才能得到真正改善,才能如阳光雨露一般滋润企业发展。

看似一“码”通办,实则是治理之变。从政府部门“各自为战”,到“合并同类项”协同治理,在“宁捷查”的背后,是南京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付出的努力,是政府服务理念的持续升级。因为,数字技术固然能带来工具革新,但如果没有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没有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是难以真正实现“放管服”改革,从而提升治理效能的。

当然,一项好的改革举措要行稳致远,还需要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比如,如何根据政策调整、企业经营变化,实现检查事项清单的动态更新,确保监管不滞后?如何避免“一次检查”异化为“一次过关”,令监管流于形式?针对这些问题,还要在后续的运行中不断优化;通过一个二维码,实现让数据多跑路、部门多协同、企业少跑腿的多赢局面。

“码”虽小,却蕴藏着治理创新的大道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治理创新实践的不断积累,改革红利必将更广泛地惠及各类经营主体,让企业投资更放心、创业更安心、发展更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