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02-09 10: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南京“新春第一会”强调,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着力提升“五个度”。其中之一,是“以集成性服务提升整体便利度”。
何为“便利度”?简单来说,就是服务企业更加方便快捷,最大化减少企业的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近年来,我市连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亲清政风”为企集成服务入选国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但“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商环境建设要取得新突破,提升“整体便利度”是一个关键。
当前,经营主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本增效压力较大。这里面,既有经济上的成本,也包括时间和人力资源上的成本。正所谓“时间就是金钱”,如果办事流程冗长、手续烦琐,比如,办理资质申请反复不通过,线上填报审核通过后仍要线下排队取号盖章等,无疑会给企业增添额外负担,抬高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令企业空耗资源,甚至白白流失机会。
作风就是战斗力,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说白了,就是让企业办事更方便一些、更快捷一些。具体来说,行政审批速度要更快,服务流程宣传要更广,政务服务要更智能,数据报送要更通畅,优惠政策要更直达。回应企业的这些期盼,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真正做到“高效办成一件事”。
“高效办成一件事”,就是将多部门办理的“单个事项”,集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关键在于“高效办成”。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设身处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从源头把该合并的事项进行合并;另一方面,要建立起高效的服务机制,让运转机制再提速,及时回应企业的关切。
“高效办成一件事”,不能只追求时间上的短,“质”的提升也很重要。如何提升政务集成服务水平,进而提升“整体便利度”呢?
从实践来看,诸多事项之所以能走向“集成”,关键在于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以及打破各部门“数据孤岛”,从而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为此,政府职能部门要坚持“换位思考”,把自己摆到企业的工作流、业务流中去,登录办事平台、走进政务大厅、现场体验办事流程,通过视角的转换,去发现不足,去思考“能不能再改进、能不能再简化、能不能再快些”;要多用“数据说话”,以数据多跑腿助力企业和群众少跑腿;要注重“承诺兑现”,确保相关惠企政策的落实,并及时推出切实管用的新政策,提升政策供给质量。
营商环境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新春第一会”上,发布了2025年全市营商环境重点举措。干字当头,贵在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提升政务集成服务水平,以“整体便利”让企业感受到高效服务,有力推动企业活力释放、增强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