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3-10-08 10: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南京交出了一份烟火氤氲、活力满满的成绩单——
8天时间,全市接待游客1618.2万人次,日均超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9.6亿元,位居全省第一;重点监测的135家商贸企业“揽金”46.9亿元,同比增长7.6%。
携程、途牛等多家旅游电商平台发布长假数据盘点,南京均上榜“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研究院重点监测的326家5A级旅游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钟山风景区游客接待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二、第三位。
火红的旅游市场,强劲的消费数据,充分展现了南京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景气度”。
这个“超级黄金周”,从传统景点、文博场馆到热门商圈,从森林音乐会到长江潮音乐节,从乡村游、夜间游到研学游,从国潮古风、运动潮玩到小众轻奢,南京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
这个“超级黄金周”,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线路、新玩法、新亮点目不暇接,供给端的焕新,对接了游客新的消费预期,也体现了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趋势。
这个“超级黄金周”,市民游客“走读”金陵,品味安全有序、文明有礼、城市有爱的“南京魅力”——这座城市,不仅龙盘虎踞、人文荟萃,更在汲古润今中勇挑大梁、顶压前行。
假日消费向来是透视一座城市经济走势的重要窗口。如果说,年初的“总要来趟南京吧”,是南京的邀约、游客的期盼;这个“超级黄金周”如潮的客流和良好的口碑,则是这座城市发展活力、内在魅力的又一次彰显。
活力来源于哪儿?首先是流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流量的交汇中,城市释放更多活力。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南京实有人口达1222.7万人;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中,南京排名全国第六,今年已申报人才工程1500多人,较上一批次增长50%;早在今年1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迈上这一台阶的第五个副省级城市。
流量“入口”有了,关键是转化为现实价值。南京的思路则是大力发展流量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今年以来,T3出行、中储智运、焦点科技等企业实现较快增长,正成为高效配置资源、赋能产业升级的新平台;2019年以来,共有6家世界500强、36家中国500强、15家跨国公司在宁布局总部,继去年落户央企二三级总部31家之后,今年以来又有17家“花落南京”。
流量的核心在于人。与南京双向奔赴的,不只是五湖四海的游客,还有来自海内外的客商、企业和资本。从年初开始,南京就全力抢抓招商引资这一稳投资、强产业、促增长的重中之重。春节刚过,南京今年新一轮全球经贸交流的首站选择“东方之珠”,南京经贸代表团成为香港与内地2月6日恢复全面通关后首个赴港的内地大规模经贸团组;金秋经贸洽谈会,76个重大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达1545亿元。1—9月,全市累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8500亿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同比增长9%,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硬支撑”。
资本青睐南京,项目落地南京,奏响了产业强市的澎湃旋律。今年以来,南京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推动“四大支柱”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打造“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抢占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等新赛道……截至目前,南京已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今年新增“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八;总投资107亿元的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及新材料、总投资110亿元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等重大项目相继取得突破。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南京正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为目标,以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抓手,全力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在从“零”到“一”上,紫金山实验室不断涌现“全球第一”的原始创新成果;在从“一”到“N”上,深化与高校和大院大所对接合作,前三季度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692亿元,同比增长18.4%。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6万家、总量居江苏第一。
一组组数据,一幅幅图景,勾画出一座城市的蓬勃气象,更加激发南京在新征程上“走在前、做示范”的信心决心。“流量”的背后,是“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是全市干部群众“重任千钧勇登攀,中流击水不停棹”的干劲。今年以来,南京先后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深入开展“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积极弘扬“四敢”导向,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一道拼、一起干,奋力交出开局之年的优异答卷。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赋予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总目标和“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盛夏七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并在南京调研,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四个新”重大要求。
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人因城聚,城以人兴。什么是城市硬实力、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城市的活力与魅力又在何处体现?从这个“超级黄金周”的旅游和消费热潮中,不难得到启示;在南京干部群众奋斗拼搏的身影上,不难找到答案。
创新增志气、发展添底气。作为省会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和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南京,正通过不懈奋斗,努力成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鲜活注脚,成为全国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