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南京市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 媒体评论
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当前,南京发展正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破解历史形成的经济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快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近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南京要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为导向,“质”是目标。于南京而言,就是要聚焦产业强市建设这一经济工作的“头版头条”,加快构建“4266”产业体系,既关注产业的未来,又关注未来的产业,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全链转型、焕新升级,一方面聚力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要打通优势转化的“任督二脉”,加快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以集群强链为标志的产业竞争力“立起来”,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实现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
传统产业要“焕新蝶变”。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四大产业是南京经济的“基本盘”。南京要大力实施“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能效提升、管理创新”五大行动,提升传统产业的“含智量”“含绿量”“含新量”;要抓好总投资超千亿的重大转型升级项目,筑牢重大项目“压舱石”,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
新兴产业要“快马加鞭”。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之举,必将激发更强劲的发展动能。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南京软件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接下来,南京要立足自身优势,深耕重点领域、攻关底层技术,持续做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建设算法城市、强化赋能应用,全力突破人工智能产业;抓好开放创新、打造头部企业,积蓄发力生物医药产业。
未来产业要“竞速赛跑”。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南京如何抢占赛道、把握好城市进位的关键“变量”?唯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南京要聚焦第三代半导体、储能与氢能、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重点方向,发挥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科技城、国创中心等平台作用,围绕未来产业育链集群,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迅速形成集聚效应。
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南京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让我们以龙腾虎跃、鱼跃龙门的干劲闯劲,坚定聚焦产业强市,畅通“科技—产业”良性循环,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