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志愿有你互助平台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8-21 17: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只需在平台上一键下单
就会有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送饭、买药、上门陪聊、理发……
你能想象有一种“不花钱”的养老模式吗?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养老到底依靠谁?如何安心老去?
或许,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可以为你提供一种养老新方案。
不去养老院、不麻烦子女也可以轻松养老
“你好,什么东西有问题了?”
“这是弹簧的问题,你们家住楼下湿度大会产生接触不良。”
“你一来,就手到病除了!”
徐双,是南京市玄武区锁金四村小区的一名老人,平时生活中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他就会在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寻求帮助。在志愿者韩刚的帮助下,家中电器故障轻松解决。作为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的一名资深志愿者,韩刚时常对社区的老人讲:“有困难就先下单,下单后我们就会上门进行服务。”
2019年,南京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推广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时间银行”(现已更改为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即,“年轻时存时间,年老时换服务”。年轻人、低龄老人利用碎片时间,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日常家务、陪诊、代取药品等服务,这些服务时长会被记录、存储下来,等未来自己有需要时再换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同时,存储的时间还可以用在自己的直系亲属上。
“开始推动这个模式的时候,很多老人不相信,觉得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他们一开始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的。最后发现有的比自己儿女还更好‘差遣’,得到响应的速度很快。我们也希望召集更多有爱心的人,像子女一样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应急需求。”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说,贴心的服务、真心的付出让这种互助养老方式逐渐“火”了起来。
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盐西街小区的孙惠玲就是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的服务对象之一,她的孩子由于工作原因时常无法陪伴在她身边,每当家中遇到难事时她便会在平台下单,有了志愿者们的帮助,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让她不再惧怕老去,有了独自生活的底气与安全感。
存储时间换取服务,年轻人的养老新选择
作为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的一名志愿者,马泽楷在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也更懂得老人对于“有尊严地老去”的渴望。“很多老人从一个健康到不健康的状态是很难适应的,他们不习惯被人服侍,很多时候,哪怕自己已经弯不下腰了,也要蹲下来把事情给做好,大部分老人喊这种服务都是因为家中实在没有人了。”
同马泽楷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互助平台,这让史秀莲很是欣慰。“从2023年12月起至今的调研数据来看,有更多的大学生、未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互助时间养老平台为年轻人未来养老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这对他们也是一个保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至少可以非常有尊严地老去。”
两年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梁宝琴加入了互助平台,教习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是她的一项服务内容,在相处过程中,她发现和他们走得越来越近了。“一开始觉得我们就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后来就变成了亲人朋友,甚至超越了家人的关系。”
“小梁、韩师傅,枇杷熟了来吃,再不摘就没有了,这点留给你们的,快来摘吧!”
“每年枇杷成熟的季节,阿姨总是来通知我别忘了来摘枇杷,你不去摘,她始终惦记着这个事。”
像这种暖心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爱与爱的流动也鼓舞着志愿者们。
梁宝琴:“力行的情况下,我给更多的老人提供服务,等我年老了把这个服务回馈在我身上。”
韩刚:“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初心,我们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
马泽楷:“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据史秀莲介绍,如今,平台志愿者已接近8万人,60周岁以上的服务对象超过了26万人。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快速推动全国各个城市的通存通兑。“只有能够通存通兑了,我们这个实践的价值才会体现地更大,也能让更多参与进来的人享受到更多的兑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