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9-04 00:00来源: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13.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带动。全力推动紫金山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加快把麒麟科技城打造成为原始创新高地。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在推动建设确定性网络基础上,重点布局建设算网融合底座、产业互联网网络底座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互联底座,聚焦能源、工业等领域加快推动试验应用,打造“确定性网络+”一流生态体系。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生命健康、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等重点领域,项目化支持开展技术研究与攻关、先进成果落地示范、联合研发与技术服务。推动行业龙头企业、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产业链骨干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符合条件的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高校成果发布对接机制,加快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实施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四基”工程,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的给予政策支持。开展高新园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扩大赋予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
14.深化强链补链延链。落实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市级产业发展基金群,支持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推动“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制定百亿级工业企业跃升行动,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对首次获评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分档奖励。统筹运用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加大“智改数转”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到2024年底,推动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继续扶持中小企业“上规稳规”,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统”执行“小升规”奖励政策;批零住餐业、服务业企业月度新增“入统”奖励5万元/家,年度新增“入统”奖励3万元/家;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统”3年奖励5万元/家。一户一策开展“个转企”辅导培育,设立服务专窗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个转企”后允许最大限度延用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保留原个体工商户名称字号和行业特点。(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政府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建委、市房产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办等)
15.发展壮大平台经济。出台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策,聚焦新型消费、智慧物流、数字生活、产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特色企业,推动建设一批平台经济集聚区。实施平台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行动,鼓励平台企业运用区块链、数字孪生、扩展现实等创新技术,打造面向未来、需求度高的多元应用场景。整合设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投向成长型、潜力型平台企业。组织开展电商平台促消费等品牌活动,策划举办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化等平台经济峰会论坛,推动本土平台企业实现多元化海外布局,持续提升南京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影响力。包容审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立平台企业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投促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等)
16.打造总部经济高地。制定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聚合各类资源要素提供更优保障支撑。实施头部企业精准招商行动,编制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引资对象清单、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推进清单,大力招引国内外头部企业总部。提高总部经济支持政策标准,对总部企业自认定当年起增资1亿元及以上,或自认定起2年内在本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及以上(不含土地购置费)项目的,给予增资扩能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当年增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按照省级政策落实奖励。市区联动举办总部经济沙龙、政企圆桌会议等活动,依托市外商投资协会等平台畅通总部企业诉求沟通渠道,完善总部企业“一企一策”服务对接和问题解决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财政局等)
17.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加快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整合资源打造算力算法创新平台,推动智能算力赋能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申报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引导企业建设5G工厂。加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激励,对新认定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获评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单位、省级“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