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美丽中国我先行 2025年六五环境日 > 六五微信息 >

AI智慧赋能排污许可管理,南京营商环境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发表时间:2025-06-16 14:40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刚坐上工位,南京市玄武生态环境局环评科的工作人员就打开电脑,将11份加油站排污许可证材料上传至智能初审工具,随后前往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回到办公室后,11份经智能初审工具自动完成解析的“浓缩版”材料已安静地躺在电脑桌面上。启动工具,随着数据流快速滚动,一份份有关加油站排污许可证完成了智能初审。工作人员依据系统匹配的规范标准,复核AI标记的12项疑似问题后,全区11家加油站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随即完成。

这一场景,正是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玄武生态环境局打造的排污许可智能初审工具的落地应用。该系统以“支撑治污攻坚、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应用场景落地”为导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排污许可证的浓缩与审核,为传统排污许可管理模式注入科技新动能。

智能浓缩技术夯实数据基础

“以前,上百页甚至数百页的排污许可证副本材料需要逐项核对,现在通过智能工具自动简化与浓缩,集成了排污许可证的关键信息。所有排放限值、监测频次都清晰标注在数字表单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电脑前,玄武生态环境局环评科工作人员指着一份排污许可证浓缩材料介绍道。

这项创新的排污许可证智能浓缩技术,采用关键信息提取,通过内容分块、智能格式化表格结构及并发处理技术,可将多达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材料浓缩为标准化数字表单,通过多轮AI处理及交叉验证,有效降低AI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幻觉问题,实践中排污许可证核心信息提取正确率接近100%。

“智能浓缩技术应用一方面提升了原始材料数据机器可读性与结构化复用水平,便于大模型聚焦关键信息从而提升审核正确率。此外,浓缩后的简化版排污许可证表单还可应用于排污许可证的日常管理、环境执法以及企业环境管理中,助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提质增效。”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程所高级工程师程涵表示。

“4+1”智慧引擎破解审核难题

排污许可证填报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经过对2023年以来全省排污许可证质量复核形成的500余条专家意见整理分析发现,管理类别判定、行业类别界定、适用排放标准筛选、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及自行监测要求是排污许可证填报易出错的关键环节,这既是企业申报的难点,也是管理部门提升审批与监管质量的关键抓手。

为破解这一难题,南京市聚焦排污许可管理“4+1”核心环节,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路径。在智能初审工具开发中,集成大语言模型,构建专业知识库,分步、多轮次调用DeepSeek及Qwen3 32B等模型,通过多模型协同配合提升人工智能在专业垂直领域完成复杂任务的表现,实现了全行业排污许可证“4+1”智能初审。由AI系统快速筛查并生成初步审核意见,再由专业人员进行精准判断,通过“AI初审+专家复核”双轨机制,使得审核尺度统一度有效提升。

目前,除了加油站排污许可证之外,智能初审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南京各类工业企业等排污许可管理场景,推动形成“智能化审核+精准化监管”的生态环境管理新模式。据高淳区、玄武区的试点反馈,提升排污许可证审核工作效率达80%以上。

深化应用探索助力绿色发展

“此项工具的开发应用既是审批效能的革命性提升,更是服务企业的创新实践。”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负责人表示。

除了显著提升审核效率,该工具还将服务延伸至企业端。据悉,智能初审工具将通过程序化方式为企业提供在线服务,通过企业自审自查,提升排污许可证填报质量和自行监测方案编制质量。这不仅助力企业实现申报错误率、合规成本双降,同时可提升企业排污许可证自我核查、自我监督能力,为夯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强化排污许可责任落地实现科技赋能。

“‘4+1’智慧引擎是南京响应‘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号召,运用‘人工智能+’思维赋能环保工作的有益探索。它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治理能力与服务理念的体现。”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负责人表示,“试点成功增强了我们深化应用的信心,未来将优化迭代功能,探索其在环评审批、许可后监管等领域的潜力,为南京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下一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科技+生态”治理应用,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行政审批、监测溯源、非现场执法、环境科研领域的应用场景落地,通过构建“审批—监管—执法”数据闭环,以支撑精准治污、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打造长三角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样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南京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