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发表时间:2025-05-24 11:10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5月23日,江苏首部校园野生动物观察手册《发现身边的自然——南京校园野生动物观察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正式发布。该书由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等专业机构联合编写,聚焦南京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收录校园常见野生动物204种,为校园生态观察提供参考指南。
翻开《发现身边的自然——南京校园野生动物观察手册》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动物世界”——校园常见物种的高清生态“证件照”,成为揭开校园隐秘自然剧场的钥匙。
“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承载生物多样性的微观生态系统。希望通过这本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的手册,让更多孩子们关注校园生物多样性,将生态保护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南京市金陵小学校长陈健表示。
作为江苏省第一部扎根校园生态的科普“口袋书”,《手册》系统梳理了南京校园内常见的脊椎动物127种,无脊椎动物77种,从物种名称、濒危等级、行为习性,再到物种趣味故事,透过微观视角,引领更多青少年从书本中探索校园生物多样性奥秘。
《手册》突破传统图鉴的局限,不仅呈现物种的形态特征与分布范围,更融入优秀校园自然社团观察报告、野生动物急救实操指南,让科普不止于认知,更指向行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社长樊明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200余张高清生态照片均拍摄于南京校园,真实记录了刺猬夜巡、乌鸫育雏、玉带凤蝶破茧等珍贵瞬间,兼具科学价值与艺术美感。同时,《手册》的编写得到了专业机构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确保了图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晨读时,珠颈斑鸠应和琅琅书声;夜晚漫步时,东北刺猬沿教学楼匍匐回巢。校园,比想象更富野性生机。在发布会现场,两场精彩的科普报告揭开了校园生物多样性的神秘面纱。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忠秋带来《仙林常见鸟类及其行为趣谈》报告。目前,南大仙林校区鸟类调查已记录129种鸟类,含黑鸢、红隼等1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揭示了城市校园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独特价值——作为“城市中的生态孤岛”,高校园区正通过科学规划与自然保护,成为野生鸟类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与本土物种存续的关键节点。
不仅如此,《手册》附录“校园物种调查报告”展示南京多校观察成果。南师附中新城中学自2015年参与蝴蝶监测,后扩展至鸟类、昆虫等,如今,学校不仅开设跨学科课程,引导学生用摄影、绘画等记录自然,同时借助红外相机、样线调查法为物种建档,并参与区域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手册》是提升生态素养的专业参考书,不仅提供详细观察方法,更实现从发现自然到改变行动的生态启蒙。”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主任、《手册》主编张燕宁表示。
从幼儿园孩子用画笔记录昆虫,到中学、大学生用红外相机分析兽类行为,南京的校园生态教育正形成“启蒙—实践—科研—反哺”的完整闭环。《手册》的发布,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大众科普资源,形成“从校园中来,到校园中去”的知识循环。
《手册》的发布,不仅填补了校园生态科普领域的空白,更丰富了南京生态科普读物的内容。”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南京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以编撰生态科普读物为重要载体,拓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多元内容,为更多的青少年打开了一扇了解自然、认知生态的窗口。
《生态名片系列丛书》通过蝴蝶、飞鸟、草木的有趣故事,为孩子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态世界;《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通过长江江豚、中华虎凤蝶、震旦鸦雀等南京本土旗舰物种,让小读者在探险故事中提升生态文明理念;《自然物语》以灵动笔触勾勒自然百态,丰富的手绘图景展现物种的独特魅力……
本次新书首发活动虽已结束,但关于校园生物多样性的探索和保护才刚刚开始。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手册》发布为契机,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环境教育内容与形式,通过融合各类环境教育品牌活动,让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落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