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生态环境局发表时间:2025-06-06 16:16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6月3日下午,在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向学、绿动南京”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活动在高淳区阳江中心小学精彩上演。
这场由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主办,南京市高淳生态环境局、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高淳区阳江小学承办的核与辐射主题科普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科学盛宴,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保护环境的种子。
“你使用的‘一度电’可能诞生于299克燃烧的标准煤、可能诞生于水电站倾泻而下的水,也可能诞生于一块小小的光伏板……”现场,南京理工大学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系客座老师林炬为学生带来“一度电的旅行”主题讲座。他解释,电的产生本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热能、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经过发电厂的“加工”,便变成了电能。
电如何来到我们身边?林炬用生动有趣的视频,为学生们展示“一度电”需先在升压变电站经历锤炼,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伏的输出电压后,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经过输电线路或铁塔,将电送到用电地区附近,再通过降压变电站,“一度电”才会被输送到家中。“原来电要经过这么多‘旅程’才能来到我们身边,我们要珍惜每一度电,日常生活中要记得随手关灯。”学生们惊叹道。
“哇!真的亮了!”在互动小实验环节,学生们兴奋地站了起来。手中的小型太阳能板在阳光下成功点亮了LED灯。此外,同学们通过手摇发电、火力发电亲手验证了能量转化的奇妙原理,对“电从哪里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身边的电磁辐射其实无处不在,但绝大多数都在安全范围内。”在林炬的带领下,同学们化身“电磁侦探”,使用专业的电磁监测仪器,对吹风机、电热毯等家用常用电器逐一进行电磁场强度测量。随着仪器数值的实时显示,林炬同步为同学们讲解不同电器产生电磁场的原理和特点。“没想到小小的吹风机也会产生电磁场,而且数值和电热毯还不一样,太有趣了!”同学们一边观察测量数据,一边发出阵阵感慨。
另一组监测人员来到学校一路之隔,孩子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一组配电箱附近进行现场监测,监测过程与结果同步传回教室大屏。监测结果显示该处电磁场测值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我国的标准要比国际标准还要严格,远低于人体阈值,因此大家不必‘谈辐色变’。”林炬娓娓道来。
生态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把打开可持续发展之门的钥匙。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辐射处副处长曹婷婷表示,这种互动体验式的科普方式、“做中学”的模式更能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培养他们的实证精神。未来,市局将联合宣教中心继续深入开展“生态向学、绿动南京”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活动,持续关注乡村科普教育,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的科普资源,助力同学们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