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03-25 11:4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作为长江经济带枢纽城市,南京以“水网之治”破题高质量发展:既要抵御年均超1000毫米降雨量的洪涝威胁,又要保障千万人口与万亿级产业的用水安全,更需修复长江下游脆弱生态系统……面对多重挑战,《南京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4—2035年)》的出台,标志着这座“山水城林”之城正以系统思维重构水治理体系,打造“韧性、集约、智能”的现代水网样板。
谋篇布局:构建全域水网“主动脉”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南京是国家水网“四横三纵”主骨架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江苏省水网“九八三五举纲”骨干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2月,《江苏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获批后,南京迅速响应,于2023年启动市级水网布局研究,2024年,《南京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完成,今年1月,经市政府批复,《规划》正式实施。
《规划》立足南京资源禀赋条件、河湖空间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健全防洪减灾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网络为主线,以流域性行蓄洪河湖为骨架,构建“一江、两湖、三河”水网之“纲”;以区域引排水系为脉络,织就“百水”水网之“目”;以水库及控制性建筑物等为节点,凝聚“百控、百库”的水网之“结”;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形成“一江三河畅连,两湖百库调蓄,百水百控引排”的水网总体布局。
硬核筑基:打造水网体系“强骨架”
为织密南京现代水网体系,近年来,南京水务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水网建设管理提档升级。
南京在全国地级市率先颁布实施《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出台《南京市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等7个规范性文件。《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长江岸线保护详细规划》等规划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同时探索水系连通等工程及水域占补平衡等制度建设,推动水域监测评估和省级示范区建设。另外,还创新小水库管养机制,浦口区成功创建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我市还大力推进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河湖水环境整治、农村水利综合保障等工程建设,全市五级以上江河堤防达标率达到90.64%,供水能力达到530万吨/日,城乡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0.57万吨/日,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由59.71%提升至84%,水环境监测质量连续六年位列全省第一,秦淮河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淳东灌区等8处灌区被水利部评为节水型灌区,江宁汤山水土保持科技园获评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浦口瓦殿冲、六合河王坝2条小流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为推动水网建设管理提档升级,我市持续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水资源管理、供排水管理、河湖与水利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进一步规范,水资源管理连续10年获得省考核“优秀”等次,河湖长制管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多次获得国家、省督查激励表彰,数字孪生水务先行先试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
系统治理:绘就水网“新图景”
推进南京市现代水网建设,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答题”,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规划》提出了“市级水网覆盖范围”“河湖堤防达标率”等12项指标,接下来,我市将聚焦五大核心任务、60项工程措施,推动全市水网功能全面升级。
据悉,为筑牢防洪除涝网,我市正谋划实施长江堤防防洪能力提升、秦淮东河、马汊河陈庄水利枢纽、14条中小河流治理、城市支流河道治理、建成区89座排涝泵站建设等重点工程。
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网,我市将建设湫湖、山湖等灌区骨干引调水工程,推进108座水库生态清淤、39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重点任务。
为修复河湖生态网,我市将建设骨干河道生态廊道,实施方便水库等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系统推进9大片区水系连通、幸福河湖建设、水文化建设等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