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3-20 18:02来源:南京市水务局
阳春三月,秦淮河畔杨柳依依,微风拂面,一派旖旎风光。3月15日,南京“秦淮水文化”主题研学系列活动在东水关节水教育基地举办,来自建康路小学的同学们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水课堂,现场有问有答,在互动中普及了爱水、节水、护水知识。本次活动也为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开启营造氛围。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东水关是明城墙的两座明代京城水关之一,与西水关相对,是南京现存最大的一座古代水关。2023年底,这里依托古船闸建成了东水关市级节水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
走进这座古朴的节水教育基地,秦淮河的前世今生徐徐展开。展馆两侧,关于秦淮河的文化历史、治理成果等情况一一呈现。同学们认真地看展览,听讲解,读文字。“敲一敲,听听是什么声音”“点一点,看看有什么变化”……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秦淮映像》摄影展、节水公园等处,看投影,触摸屏幕听流水的声音,还玩起了拼图翻翻乐,在趣味互动中学习节水知识。“原来秦淮河的历史这么悠久,我们要保护好母亲河,节约每一滴水。”建康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吴嘉琪说。
秦淮区水务局副局长谈刚介绍,东水关节水教育基地充分利用了东水关船闸的建筑空间,建成适合公众及青少年学生参观的节水教育馆。“半开放式”的参观动线依次串联古老的河、璀璨的河、更新的河、科技的河、生态的河、幸福的河六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不同的空间设计,动静互补,呈现给大家多样化的感官体验。
其中,“更新的河”板块展现了近年来河道治理的政策简介以及大事记;“璀璨的河”板块通过玻璃栈道,清晰地展现了船闸的闸口和水流,并以古闸为切入点,双层屏幕动态展现人文秦淮河;“古老的河”板块以朝代更迭为线索,追源溯流秦淮河,展现秦淮河简史。人们走过玻璃板,河水在脚下缓缓流过。过去、现在、未来仿佛在这里交织。
秦淮区水务局在节水教育基地的建设上,不仅致力于推进东水关节水教育基地的硬件建设,还将一个个小微宣传阵地组织为一张多元化的节水宣传网。结合河长制“1+N”、幸福河湖建设等,融入水资源现状和节约用水宣传等知识。本次节水宣传活动将贯穿全年,为配合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3月份,秦淮区水务局将通过社区举办“节水小讲堂”、投放节水海报、发放节水手册等方式,引导市民树立节水护水意识,大力营造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随后,大家登上游船,感受秦淮水文化的古韵与魅力。“打造节水地标,传递节水理念。东水关节水教育基地将持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一个个阵地多维度地普及节水知识,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惜水、爱水、节水,做节约用水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谈刚说。
一条条河流,水清岸绿,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秦淮区水务局持续推进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围绕“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总目标,加速推动水务工作迈入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
比如,以玉带新生、幸福河岸为主题,打造了路畅、景趣、水美、岸绿的滨水品质空间西玉带河,闹中取静的休闲空间得到市民点赞。不仅如此,秦淮区将东、西玉带河与明故宫历史融合,将月牙湖与碳中和教育融合,将内秦淮河与夫子庙传统文化融合,在河湖沿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文化载体建设,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画卷在这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