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金山新闻 时间:2025-06-18 15: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案例:“认购电动车每月享25%租金”这样“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你信吗?2018年底,李某等三人成立某科技公司,准备经营电动车和充电桩项目。因资金有限,三人拟吸纳社会公众资金,并确定认购返租的经营模式,公司不交付实物给客户,以日返或月返的方式支付客户最高25%的租金。为营造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2019年,该科技公司先后开设8个专卖店,发展业务员上百人,李某等人以业绩提成刺激业务员积极发展客户。李某等人还虚构了另外两家公司为该科技公司的上级公司,以“上级公司”名义与客户签合同,并制作公司网站,用于为客户注册会员,填写认购返租电子合同。同时,为扩大公司社会影响、取信客户,李某等人还先后在多地举行团拜会、答谢会等大型宣传活动,向客户派发礼品、红包。然而,该科技公司的经营模式存在不可持续的致命缺陷——实体经营利润较低,收入不足以覆盖许诺的认购返租,只能靠不断吸纳新客户的资金兑现前期客户的本息,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被投资人举报。数月间,该科技公司非法吸收公众资金3200余万元,2000多人被拖入泥潭,最终造成投资人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警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一些非法集资的手段借新商业模式之名再度翻新,但其违法本质不变,依然装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老酒”。犯罪分子通过开办公司,假装经营新兴行业,许诺高额“返租”“分红”来引诱公众投资。由于这种公司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爆发式扩张后,必然导致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