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12-07 10:41来源:南京日报
工业机器人是经济社会智能化变革的重要工具,在技术进步、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贡献着新增量。作为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专业论坛之一,2023工业机器人发展大会12月6日在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指出,“机器人+行业应用”的场景不断深化,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行业,无论是民生领域还是重大工程,都有机器人大显身手。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我国机器人产业“生态”也日益完善。
“近年来,国产机器人在工业产线上大批量投入使用,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会上,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储建华这样描述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变化给他带来的震撼和惊喜,“作为从业者,我们一起见证了国产工业机器人高速高质量的发展过程。”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腾飞背后有诸多因素。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先后出台,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新技术和新需求的推动也不可忽视。香港大学讲座教授、系主任,新兴技术研究所所长席宁认为,一方面,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内的新技术的出现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另一方面,新应用场景的出现也从需求端倒逼机器人技术发展“水涨船高”。
工业机器人“春江”水暖“市场”先知。作为“用机器人的人”,中科方寸知微(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冷聪表示,之前他们用无人机进行电网巡检还需要人进行操作,如今通过人工智能加持,无人机可以“自动”飞,让电力巡检效率“更上一层楼”。“未来,拥抱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冷聪说。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挑战。在席宁看来,“具身化”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在新能源汽车装配电线时,需要将电线弯折成一定形状才能装到电线卡槽里去。但电线是软的,单纯通过机器人语言和试校,很难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把电线弯折到所需要的形状。”席宁表示,工业机器人一定要实现具身化,将语言大模型(指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和实时传感器测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机器人运作的有效编程,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南京积极抢抓机器人产业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时期。目前,南京机器人企业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机器人前沿技术等方面均有涉及,诞生了埃斯顿、亿嘉和、熊猫电子装备、科远股份、中船重工鹏力、景曜科技等一批佼佼者。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我市依托相关园区、功能板块的招商政策及新型研发机构的项目孵化,涌现出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分布在芯片、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2.8万套,同比增长25.4%。今年1—10月,工业机器人产量接近3万套,同比增长26.5%,保持蓬勃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