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引 言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由秦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区政府所属各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而成。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咨询处理情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咨询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就政府信息公开提出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政府支出和收费、其他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指标统计表。南京市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秦淮区人民政府和本单位互联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年报栏目可下载本报告的电子版。本年报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3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秦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电话:84556003,传真号码:84556004;通信地址:太平南路69号;邮政编码:210002)。
一、概 述
新秦淮区于2013年3月28日正式揭牌成立。新秦淮区地处南京主城东南,以原秦淮区、白下区行政区域为新的秦淮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号。是南京市四个主城区之一,区域面积49.11平方公里,东与江宁区上坊接壤,西至外秦淮河与建邺区相连,北以中山东路、汉中路为界与玄武、鼓楼两区交界,南以雨花东路、卡子门大街为界与雨花台区相邻。区域户籍人口71.62万人,常住人口103.2万人,辖五老村、洪武路、大光路、瑞金路、月牙湖、光华路、朝天宫、红花、夫子庙、双塘、中华门、秦虹12个街道,112个社区,1个省级开发区—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13年我区严格执行《条例》和《规定》,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基础、加大监督保障力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均顺利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网络建设。新区成立后,区政府及时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孙小忠为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监察局、区保密局等各部门、各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区政府办公室为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推进、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相应成立了本级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指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畅通了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年初,结合全区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全面布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各部门、单位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投入,落实措施。会后,各部门、单位均结合实际落实了人员、制度、经费,全面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完善并严格执行公开制度。依据《秦淮区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秦淮区政务公开考核办法(试行)》、《秦淮区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秦淮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试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送交办法》等制度细化效能评估方案,确保全区信息公开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秦淮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试行)》、《秦淮区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制度》、《秦淮区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协调制度(试行)》、《秦淮区政府信息公开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工作办法(试行)》,对政府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和协调机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严格了程序,落实了责任,做到了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公开。通过秦淮政务网办公系统,将公文和其它信息的公开属性前置,由拟稿人根据规定初定是否公开,最后由审核小组确定,确保应公开的全部公开;遇到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按有关规定请法制办和保密局共同确定,做到了“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的原则,同时确保了信息发布的可追查。三是强化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建立了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联系网络,区政府配备1名专职、各责任单位配备1-2名兼职工作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去年11月份全市新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正式运行,我区邀请市信息中心专家和网络工程师对全区所有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要求和任务;结合档案工作例会对政府信息查阅场所负责人员和负责送交政府信息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按时参加省、市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和工作会议;通过政府网站、内部信息、工作会议等多种途径,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公开制度的宣传和学习,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政府信息公开意识,确保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将各部门、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全区效能评估体系,增强信息公开的刚性要求,并把评估结果与奖惩挂钩、与评先挂钩、与干部任用挂钩。区政府办公室将根据《秦淮区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结合《秦淮区政务公开工作社会评议制度(试行)》,会同区监察局、法制办等部门,采取会议督办、走访督办、定期发布工作通报等途径,定期对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对考核结果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通报批评。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的来看,我区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为建设透明、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体现在机关作风明显改善,行政效能明显提高;群众投诉、上访和越级上访次数明显下降。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为方便广大群众了解政府信息,我区极力丰富公开载体,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一是去年10月份,我区新的门户网站正式对外运行,在“南京秦淮”门户网站上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办事服务、行政权力阳光运行等专栏,及时更新专栏内容,方便群众查找所需的政府信息。二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电话和信函等方式人工答复。三是利用政务大厅和办公场所,设置专栏、电子显示屏和宣传手册等,公开机构设置、行政执法事项和办事指南等,现场受理投诉、咨询、申请等。四是通过新闻发布会、广场活动、报刊、电视、短信、政务微博等途径进行发布。五是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各单位及时向档案部门和图书馆移交主动公开的各类信息,方便社会公众查询。
在主动公开信息中,我区始终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尽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少数不便公开或公众需求量很少的信息,通过依申请公开方式发布。所有信息发布严格按照保密审查和协调发布机制执行。新区成立后,及时更新了秦淮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方便群众咨询和查找政府信息;全市新统一发布平台上线后,培训、指导各部门按“主题、组配、体裁”三个维度对原来的信息进行重新分类整理,信息发布更规范合理。2013年全年,全区所有部门、单位在区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上发布更新各类信息1300多条,门户网站发布秦淮动态信息5700多条。“@秦淮发布”政务微博粉丝14万多人,共发布微博1600余条,如去年10月9日19时左右,夫子庙东市发生火情,在得知火情后,“@秦淮发布”及时发声,于20时发出官方权威声音,避免了各类媒体和网民误传、误猜、误发布大成殿被烧的消息;去年11月30日,网传夫子庙明远楼被拆,消息出现1小时后,就经过核实并发布官方辟谣消息,及时制止了网上谣言传播生存的空间与时间,后此消息被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登;“@秦淮发布”去年对我区民生三险、倪超入选中国好人、夫子庙街道“一家亲”俱乐部等区里的民生工程进行了及时发布宣传,后被各种媒体报道等,达到了及时发声、及时辟谣、及时宣传的效果。举办2013年江苏。秦淮灯会、夫子庙元宵节安保措施和交通管制、三七八巷黑芝麻粉事件处置进展情况、新秦淮区正式挂牌、门东箍桶巷示范段暨“一院两馆”开放、科巷菜场升级改造方案及摊位摇号、新秦淮民生工作站首次开展活动等新闻发布会40多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也回应了基层民众的关切。区政府和大部分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2012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发布。
做好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根据全市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做好行政审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征地拆迁、财政预决算及教育、医疗等重点方面信息公开。加强行政权力阳光运行。一是落实综合改革简政放权工作要求,结合区划调整,稳步推进区级行政权力下放街道(园区)工作,在汇总9个部门、12个街道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梳理明确拟下放权力60项,结合前期部分下放权力的实际运行情况,进一步理顺街道(园区)的权力运行机制,提升街道(园区)综合管理效能。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事项管理。建立执法主体资格管理机制,为区爱卫办办理执法主体资格证书,启动区划调整后权力事项梳理确认工作,明确全区行政执法主体23个,权力事项811项,实现了新区权力阳光运行系统的整合使用。三是规范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对区划调整前重大行政许可、重大行政处罚制度开展调研,结合全区执法规范化建设目标要求,重新拟定《秦淮区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规定》和《秦淮区重大行政许可备案审查规定》,截至目前,共审查重大行政处罚案件57件,重大行政许可案件19件,重处报备率达100%,对报备的案件,均按合法、适当、规范的标准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反馈相关审查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做好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一是做好双困家庭保障性住房公开工作。纳入保障的家庭困难户经过社区公示,社区、街道、区民政、房产部门三级审核后,报市住建委复审,并在南京日报、住建委网站上公示。我区去年1至11月份,陆续在上坊、岱山地块安置2008年至2013年1季度经济适用房申请户3621户,2013年二季度后新申请的315户在市住建委复审。区房产部门还和各街道配合,对全区7199户纳入保障的家庭困难户发放租赁补贴2514万元。二是做好被征收家庭保障性住房公开工作。区房产部门根据城市发展和保障民生的需要,安排专人深入各征收现场宣传保障房政策,讲解申请流程,现场办理申请,把好审核第一道关,全区去年共受理11个征收项目保障房资料2092套,其中中低价商品房277套,产权置换房925套,经济适用房890套,全部按规定报市住建委进行公开公示。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继续做好食品药品安全日常信息公开工作,以区药监局网站为重要渠道,及时客观准确规范发布有关信息,发布了《餐饮服务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保健食品备案登记办理指南13条,公开餐饮服务新开办企业、餐饮服务注销企业和药品零售变更企业等行政许可公告36条。加大重点整治工作信息公开力度,2013年,区药监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小餐饮”专项整规工作、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整治行动、药品“两打两建”、“三品一械”和亚青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工作。在省、市、区各类媒体上发布各类整治信息47条,及时公布整治进程、汇报整治果。建立食品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公开制度,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开展辖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逐户逐店检查并填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表》,根据日常监管情况确认年度等级(A、B、C),发放 “信息公示牌”、并张贴“脸谱”(笑脸、平脸、哭脸)。同时,要求餐饮企业在店堂醒目位置悬挂“六统一”公示栏(统一公示许可情况、从业人员信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监管部门动态监督结果、投诉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截至2013年11月底,持证餐饮总数3295家,已评定单位3087家,动态等级评定率为93.69%。其中,A级201家,B级1983家,C级903家,B级以上单位(2184户)占70.75%。对辖区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在区药监局网站进行公示。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结合工作实际,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开工作, 规范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的信息公开,逐步实现建设项目环评的全过程公开;有效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和治理效果信息公开。2013年全年,我区在“南京秦淮”门户网站上公开环评公众参与8家次、验收结果公告30家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4家次、验收前拟公示17家次、受理公示18家次,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和治理效果信息3条,打造了责任环保、透明环保和阳光环保,推进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增强了公众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公开。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市安监局网站及时发布我区安全生产动态信息和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统计,让公众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我区安全生产情况。围绕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新区成立后,重新制订《秦淮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秦淮区危化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预案,有效推进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宣传好省、市价格和收费标准调整项目、依据、标准、执行日期等,保障公民对价格调整情况的知情权和参与度。规范指导各收费单位多种途径公开收费许可证、收费依据、项目、范围、标准、减免政策等信息,及时公示取消的收费项目、调整后的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如区物价局利用报纸和微博,公开我区新批准的15条道路停车场对周边居民停车包月优惠活动的信息,受到了媒体和群众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强化价格收费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的阳光运行。在政务大厅和“权力阳光运行”网站主动同步公开审批过程和结果。做好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信息全面公开。认真贯彻《南京市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实行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试行)》精神,全面落实八项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做好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信息公开工作。现场设置政策法规公示栏、召开政策咨询会、设立现场法律法规咨询办公室,向被征收居民宣传、解释法规政策;现场公示征收补偿方案、房屋征收决定、现场调查情况、初步评估结果、分户补偿(分户安置)情况(包括被征收人因特殊情况获得的补助、补贴金额)、工企单位评估和补偿情况、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住房保障情况、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方式、房屋征收机构及工作人员、房屋评估机构及工作人员、审计监察情况及举报电话等各类信息,做到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了广大被征收居民的合法权益。做好区级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继续做好区级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工作,及时公开提交人大讨论通过的财政预决算报告;做好全区“三公”经费公开各项基础性工作,力争2015年之前公开区级部门“三公”经费。推进区属教育、医疗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以市、区教育信息网为重要载体,公开教育改革、学籍管理政策、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基本情况、“阳光招生”计划、教育建设项目和经费执行等信息500余条。在“秦淮区卫生局”网站设立医疗卫生机构专栏,公开区属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利用惠民医疗和便民服务专栏,公开本区医疗机构惠民、便民的医疗举措;各医疗单位通过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方式公开本单位的使用药物、药品价格等信息,便于群众了解药品价格及收费情况。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根据《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的精神,按照《秦淮区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制度》、《秦淮区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处理流程和答复文书,严禁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出现推诿、拖拉等现象。利用“南京秦淮”门户网站,增加政民互动项目,在线解答或限期解答公众反映的问题,实现政府与公众网上互动交流;开展“民生工作站”和“关注民生-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社区”等活动,拉近了政府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丰富了依申请公开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减少了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依申请需求。2013年全年,我区共收到各种途径的依申请公开信息21条,主要集中在征收拆迁领域,而且是通过律师提交的集体申请。针对律师介入征收领域信息公开申请这一情况,区政府组织区法院、政府办、法制办、司法局、征收办和征收实施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召开专题协调会,进一步明确处理流程和回复规范,同时要求各单位按职能做好相关后续工作。所有申请均在规定时间内按申请人要求作出答复。
四、咨询处理情况
本区2013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询2956次,其中公共查阅室接待136次,咨询电话接听2305次,当面咨询接待182次,网上咨询333次。公众咨询主要集中在房屋征收、保障房分配、劳动保障、卫生医疗、招生、环保等方面。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2013年度,区政府因政府信息公开被行政复议4件,其中3件申请人自行撤回,1件维持;无相关的涉诉行政案件。区政府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行政复议申请和申诉。(主要是指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不包括其它方面的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六、政府支出与收费
(1)全区配备了80多名兼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
(2)安排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15万元,支出15万元。
(3)没有产生与行政复议、行政申诉相关的费用。
(4)全区未收取政府信息公开的复制费(纸张)。
七、其他工作情况
继续做好“阳光村居”网站信息发布和社区居民的咨询、投诉、建议及民主评议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区在网站上共发布信息23000多条,真正实现了村情居务更加透明,交流渠道更加畅通,为民服务更加有效,“三资”处置更加规范,学习教育更加便捷,实施监管更加高效的目标。区委、区政府利用该平台很好地凝聚了民主监督力量、畅通了民生服务渠道、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使之真正成为村居干部勤政廉政的“晴雨表”、基层民主发展的“助推器”、经济社会建设的“防火墙”。
继续在全区大力开展“民生工作站”和“关注民生-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秦淮、走进社区”活动,加强“12345”政府服务热线建设,让群众了解、参与政府决策的同时,也让政府更好地了解了民意,从而把群众的困难、矛盾解决好,把政府政策宣传好。新区成立后,民生工作站迅即覆盖全区112个社区,短短半年时间,共接待群众4380人次,受理各类诉求2917件,解决各类难题2391件。去年11月还建立了网上“民生工作站”,群众不仅能直接在网上反映问题,而且所有问题的上报、汇总、交办全部公开。反映问题的群众,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一目了然地查询到问题办理的进展情况,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 “关注民生-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秦淮、走进社区”活动走进全区112个社区,在12个社区开展重点场次活动,100个社区开展一般场次活动,全区参与群众近1万人,现场受理并解决群众咨询投诉问题1010余件;加大“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办理力度,完善“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二级平台建设,工单回复率、群众满意率稳步提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作用日益凸显, 2013年全年,累计接收市“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派发工单42365件,按时办结率99.99 %,在11区中排名前列。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完善机制,拓宽公开内容
对于一些政府信息公开不及时、公开不符合规定的现象,2014年度我区将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加大对各部门的监督管理,切实做到“谁公开,谁负责”。不定期举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会,举办保密审查、行政复议等专题内容讲座,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明确公开范围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流程,不断丰富公开内容,维护好区政府的目录内容更新。
(二)丰富形式,强化公开渠道
新形势下,对于政府信息公开有了更高的要求,强化信息公开渠道是当务之急。我区将充分利用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发布更新;利用档案馆、图书馆、行政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置电子查询点,方便群众查阅。将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纳入明年工作考量,充分利用好触摸屏、公示栏、微博、微信等新手段,完善信息公开工作。
(三)强化责任,增强公开意识
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认识不足、责任不强的现象,我区将以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大宣传,提高各部门各相关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区政府办公室作为牵头单位,将充分调动各单位对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层层落实责任,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感。
2014年度,我区将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找准关键点,不断改进,完善公开工作,提高公开实效,努力做到政务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公开,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稳步推进。
九、说明与附表
(1)本表中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的统计数据为“南京秦淮”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内主动公开信息数据,不包括链接在各政府机关部门网站及其它途径公开的信息内容。
统计期限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统计范围为区政府及其各办、局,办事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
(2)附表: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统计表
指标名称 | 2013年度数据 | |
主动公开情况 | 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目录)中发布信息总数 | 1323 |
召开新闻发布会总数 | 43 | |
申请信息公开情况 | 申请信息公开总数 | 21 |
其中:1.当面申请数 | 1 | |
2.网上及电子邮件申请数 | 7 | |
3.信函及传真申请数 | 13 | |
4.其他形式申请数 | 0 | |
受理答复情况 | 依申请受理答复总数 | 21 |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 10 | |
2.延期答复数 |
|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9 | |
4.已公开并告知检索途径数 | 9 | |
5.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2 | |
6.不属于本机关公开范围数 | 15 | |
7.信息不存在数 | 0 | |
8.申请内容不明确数 | 0 | |
9.其他答复情况数 | 1 | |
行政复议诉讼情况 |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总数 | 4 |
其中: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1 | |
2.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责令履行数 | 0 | |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件总数 | 0 | |
其中: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0 | |
2.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数 | 0 | |
3.原告撤诉案件数 | 0 | |
4.其他情况案件数 | 0 | |
咨询举报情况 | 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数 | 534 |
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投诉总数 | 0 | |
会议培训经费保障情况 | 召开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次数 | 5 |
其中:1.召开政府信息公开会议或座谈会数 | 2 | |
2.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3 | |
3.培训人数(人次) | 189 | |
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万元)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