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残疾人就业的事,大家一起来努力
发布时间:2023-10-19 14:40

1019上午召开南京市新闻发布会,市残联、市人社局及栖霞区残联通报我市残疾人就业民生实事工作进展情况、具体举措、特色亮点并答记者问。

市残联

近年来,省市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就业工作高度重视,2023年省市政府把残疾人就业工作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市残联系统共同努力、残工委成员单位密切协同和社会各用人单位积极支持配合下,截至目前,我市净增残疾人就业2689人,帮助1080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省、市民生实事均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一、坚持四强四新,加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南京市残疾人保障条例》等相关规定,全面推动省市政府残疾人就业、培训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见效,我们主要采取下列举措:

强政策引领,呈现残疾人就业新局面

    市政府制定出台《南京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2023—2025年)》(宁政办发〔2023〕10号),从岗位开发、打造载体、提升服务等方面,明确就业帮扶举措。在就业援助月期间,市残联联合市国资委、人社局,举办了残疾人大学生国企专场招聘会,总计42家国企参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组织各类残疾人线上、线下招聘会52场,发布岗位信息2000余个,涉及酒店服务、物流管理、语音客服、消防监控、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介入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三年扶送计划”,截至9月底,全市高校应届残疾毕业生服务率100%,就业率达96%以上。同时,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全市残联系统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力度的通知》,开发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463个,并成功安置61人。

强平台搭建,拓宽残疾人就业新渠道

积极打造市级残疾人创客空间,成功引入南京彩虹之光数字化基地油油烘焙全媒体运营等残疾人初创企业,其中:残疾大学生叶泓霆主导的彩虹之光项目在今年第九届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雨花台区依托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中心引进了宝珠笔芯制作和非遗灯彩制作等辅助性就业项目,并在全区15个残疾人之家进行推广,吸纳123名残疾人参与制作。打造美丽工坊示范点,选拔和扶持一批适宜残疾妇女就近就便或居家就业的项目,南京汇爱坊助残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点。汇爱坊梧桐语城市客厅深度合作,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全市助残公益实体店增加到7家,带动50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今年以来,共组织盲人按摩服务宣传体验活动15场,累计服务近700人,进一步开拓盲人按摩就业市场。

强技能提升,丰富残疾人就业培训新业态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97期培训班,涉及计算机、互联网营销、短视频制作、非遗手工、农业种养殖、盲人按摩、美容美发等项目,切实提升培训就业转化率,得到广大残疾人朋友青睐。市人社局等单位给予残疾人就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大力支持。各区残联立足实际,积极组织有针对性的残疾人就业培训。栖霞区实行线下培训就业+线上居家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为残疾人提供云就业等多种岗位,成功走出了培训+就业+新业态的路子。我市现有8家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在残疾人职业竞赛组织、选拔、集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市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取得美甲项目全国冠军的好成绩。

强氛围营造,浓厚残健共融新气象

全市残联系统积极走入各大产业园区,开展政策宣讲,帮助开发就业岗位,消除企业用工的后顾之忧。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诸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定向资助困难残疾人、残疾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发挥公益募集资金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充分发挥地铁1号线张府园助残爱心车站、关爱系列等宣传阵地作用,在全市所有地铁线路开展残疾人就业动视宣传,每天滚动播放32次。

二、坚持四项融合,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新实践

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

目前,全市已有156残疾人之家探索实践了不同形式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实现残疾人辅助性就业2797人,共开发6大类百余种辅助性就业产品,均由残疾人自主原创、参与设计和制作加工。

坚持与残疾人特殊教育相融合,打造从学业到就业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依校建立双力残疾人之家,围绕为残疾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理念,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课程,在义务教育、康复教育、德育教育基础上,重视残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注重残疾学生基于实际需求的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助力其最终实现就业。近年来,学校共有105名中职学生毕业,就业率达98%以上。秦淮区特殊教育学校,紧跟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制作小吃、糕点、饮品的职业技能,毕业学生被星级宾馆优先录用。

坚持与针对性技能培训相融合,提升一技傍身的就业竞争力。

心智障碍者个体能力有限,难以参与社会竞争性就业,建邺区益智多残疾人之家、鼓楼区鼓馨阳光家园及建宁路残疾人之家、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之家等机构,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根据劳动能力匹配相应岗位,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量身打造智力、精神残疾人就业劳动技能,如:精油皂制作、芽菜生产、喜憨儿洗车等。目前,在以上机构参加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月收入达600-2000多元不等。

坚持与企业经营发展相融合,努力实现互为推动的双赢成长态势。

高淳区残联与阳江镇潦田村密切协作,高标准建设潦田残疾人之家,村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辅助性就业厂房,与当地企业东润集团合作,引进橡胶手套检测项目,建成企业外挂车间,帮助辖区内30多名残疾人就近就便实现就业。江宁区励翅残疾人之家与南京高得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密切代加工业务,主要包括穿吊牌、礼品包装、健康养生垫加工等,订单完成及时,经济效益比较稳定,带动了当地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坚持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以农业辅助性就业带动农村残疾人增收。

高淳区三陇残疾人之家,针对农村残疾人分散、面:落实岗位补贴广、路远等特点,依托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辅助性就业融入到青蓝公司的各下属公司、各个岗位,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农疗创业基地、辅助性就业基地,为38名残疾人开设蔬菜分拣、包装打理、工艺品制作等辅助性就业岗位。六合区组织残疾人烙画培训,创作出许多具有农村特色的烙画作品,并进行公益义卖。

市人社局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关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保障,推动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稳定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

一是促进企业吸纳就业。持续释放惠企政策红利,对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及时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审核发放用人单位相关就业补贴356万元。

二是支持自主创业。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建设,开展创聚金陵创业服务活动,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并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开业补贴、创业成功奖励、创业带动就业奖励等奖补政策。

三是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对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今年以来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51万元。

二、加强针对性供需对接,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是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毕业学年的残疾等困难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实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并针对性做好就业指导服务。

二是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加强与在宁高校交流合作,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就业需求调查,并针对性推送匹配岗位。举办宁聚服务行——乐业金陵就业助推行动,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咨询,推出就业指导课程暑期特辑。联合市残联、国资委等部门单位举办残疾大学生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校园巡回招聘会等活动,为残疾高校毕业生就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三是选树宣传自立自强先进典型。组织开展赢在南京青创大赛、南京青年创业潜力新星等评选活动,选树 创翼之星称号获得者叶泓霆、奇途无障碍公司创办者纪寻等残疾青年大学生优秀典型,宣传引导残疾人自立自强、爱岗敬业。

三、对接需求组织技能培训,助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

一是加强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将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纳入政府补贴培训范畴,鼓励用人单位开展残疾人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制培训,积极研发适合的培训项目,组织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宁姐月嫂、民宿企业创业与经营等免费技能培训。

二是强化见习载体建设。联合省、市残联培育国家级高校残疾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助力残疾大学生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见习岗位,组织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残疾学生,到南京苏美达创元制衣有限公司参加就业见习。

三是提升线上培训服务。在江苏智慧人社”APP开通线上职业培训申请,在南京职业培训e起学公益培训平台,上线视频课程72门、视频资源450余个,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在家在线技能培训。

四、加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动态认定。强化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将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残疾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落实“1311”针对性举措(1次政策宣讲、3次免费推荐就业、1次免费职业指导、1次免费职业培训),鼓励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就业增收。

二是开展春风行动专项活动。年初以春风送真情 援助暖民心为主题,联合多部门开展创响江苏春风行动,面向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用人单位等,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帮扶活动。编印发放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南京市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宣传手册,以及《南京市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掌中宝》,面对面送温暖、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

三是推进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及时掌握残疾人上岗意愿,建立人岗对接储备库,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通过市场化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予以托底安置,今年以来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141人。

五、加强基层就业平台建设,夯实基层就业服务保障

一是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联合市残联等部门印发《南京市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共同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依托街镇、社区(村)人社基层服务平台,利用商超、广场、银行网点等场所,拓展“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探索打造城市就业客厅,精准锁定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发挥就业创业指导、招聘求职对接、动态跟踪管理等就业创业实用服务功能。全市已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45个,兜底帮扶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

二是推进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建成1个省市区共建示范性零工市场、6个区零工市场,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就业创业培训、权益维护等公共就业服务,满足灵活用工意愿和即时快招需求。归集发布零工求职招聘信息,依托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零工市场专区同步提供线上服务。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协同合作,多方聚力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加快残疾人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释放稳岗返还、社保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效应;实施多维度就业拓岗举措,精准帮扶就业困难残疾人、农村残疾人、残疾人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残疾人参加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多样化就业技能培训,规范开展就业见习,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深入推进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服务质效,为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就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栖霞区现有持证残疾人11123人,16-59周岁就业年龄段内4124人,其中已就业2223人占比53.9%(按比例就业1349人、集中就业141人、辅助性就业174人、灵活就业281人、自主创业85人、居家就业农村种养加等就业193人),未就业1901人(无就业能力和无就业意愿1268人,享受生活补贴1021人)。

为促进残疾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栖霞区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

一、完善就业保障政策,加大扶持残疾人就业力度

一是制定出台《栖霞区残疾人工作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科学监测残疾人就业所处的现代化进程和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

二是制定出台《栖霞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政策层面为今后三年残疾人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快推动全区残疾人就业服务落地见效。

三是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制定《栖霞区促进农村残疾人富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社+残疾人发展模式,开展一棵葡萄一个梦想项目,首批帮助涉农街道4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和2个残疾人服务机构种植阳光玫瑰,预计每棵产值4000-6000元。

二、健全培训就业体系,着力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

一是构建以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实施、社会力量等多方资源扶助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覆盖全类别残疾人的培训体系,引导职业院校开发面向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

二是依托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管理服务系统广泛收集残疾人培训需求。借助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工作,充分挖掘残疾人工作岗位。今年我区已完成残疾人培训125人,净增残疾人就业101人。

三是以赛促训、赛训结合,6月,我们开展电子竞技师、云审核、咖啡师等项目培训的同时,举办了全区残疾人咖啡师职业技能大赛,建立专业人才库。今年我区选手在省市技能竞赛中取得6项第一、2项第二的优异成绩。

三、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一是建立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目前全区机关及事业单位共安置33名残疾人。连续三年将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深入机关、企事业,宣传用工单位安置残疾人、残保金征收等政策,引导单位开发适宜岗位。

二是持续发挥栖霞区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创业基地区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调配中心效能,开辟云客服、云审核、网络电商、电子竞技等新领域新赛道就业,开发折扇、香薰蜡烛等残疾人文创产品,辐射带动200余名有就业意愿的重度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

三是打造栖栖小店推广栖栖品牌,建设集残疾人就业、展示、销售残疾人文创产品,无障碍服务与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助残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提升社会广大群体对残疾人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朝前发展。栖栖小店总店位于栖霞区栖霞古镇C4号铺位于今年5月开业,第一家校园分店位于南京技师学院店内9月开业,社区便利店也将于近期开业。

在发布会召开之前网友也提出了关心关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问:残疾人实现就业,特别是创业,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请问南京市在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方面有哪些政策举措?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稳就业政策,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给予更多的政策和扶持措施。

一是完善和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将残疾人等登记失业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范围,按规定给予各项就业创业援助政策,如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促进企业吸纳就业,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让其有能力就业。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让个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筛选特色项目,在培训组织上注重方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指导帮助残疾人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就业创业。

三是搭建供需平台优化服务,帮助就业。加强与市总工会、市残联等部门协调合作,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为残疾人提供针对性就业创业服务。今年以来,我们全面推进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通过这样的服务站,来兜底帮扶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

问:请问残疾人大学生群体现在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怎么样?南京市在推动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我市坚持落实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信息共享机制,设立帮扶清单,落实好一人一档一策就业服务,在政策宣讲、岗位推介、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实现有就业意愿的应届残疾人高校毕业生服务率100%、就业率90%以上。

二是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或失业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实施三年扶送计划,就业前做好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开展就业训练营活动,在沟通协作、求职技巧、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做好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介绍人。求职中主动搭建资源平台,精准适配岗位,做好残疾人大学生和入职单位的牵线人,入职后紧密跟踪就业情况及工作表现,全力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做好残疾人大学生和入职单位的知心人

三是推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定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与市人社局密切配合,落实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组织参加优秀创业项目评选并按规定给予补助,对吸纳残疾人就业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和就业实习基地按规定给予补贴。

问:请问栖霞区残联在帮助重度残疾人群体就业方面实施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重度残疾人指的是持有我国一、二级残疾人证的群体,类别有肢体、精神、智力、听力、言语、视力、多重67种。他们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特别是精神、智力、肢体类的基本上不能独自出门,就业难度非常大。

栖霞区残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要求,将解决重度残疾人的就业作为区残联的重点工作来抓。

除了将一些具备一定工作条件的残疾人推荐到单位上班外,我们主要还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残疾人之家的吸引力。我区现有22个常态化运营的残疾人之家,就近就便提供了部分重度残疾人在残疾人之家开展辅助性就业,区残联通过出台《栖霞区残疾人托养服务现代化指标评价办法》鼓励残疾人到残疾人之家进行辅助性就业,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我们对1年内月均收入达到150元的每年每人奖励600元,月均收入达到250元的每年每人奖励1200元。目前全区在残疾人之家从事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共有215人,他们的月收入最高的有时能达到1500元。

二是发挥区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调配中心的作用。2019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建立区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调配中心,负责全区残疾人之家的辅助性就业产品的开发、调配工作,2022年通过调配中心调配的辅助性就业产品,帮助全区残疾人增加收入达16.8万元。

三是积极挖掘适合居家就业的项目。依托栖霞区残疾人数字化就业创业基地与辖区内外高科技企业进行对接,开发了视频审核、云客服等线上业务,帮助60余名出不了家门的又有一点工作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员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月收入200-2000元不等。


相关文件: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站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