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
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交通秩序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文明素养明显提升。
五大重点
深化宣传教育
提升文明素养
定期曝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将路面协勤活动纳入记满12分驾驶人的学习内容,时间不少于4小时。
加强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车、工程运输车等重点车辆源头管控,对企业负责人、车辆所有人、违法驾驶人实行“约谈”制度。
对于多个周期内(每个周期为期一年)无违法记录的机动车主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
严查违法行为
营造严管态势
严查严处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非机动车闯红灯、走快车道、带人等交通违法行为,实行首违必罚、上限处罚。
科学运用设卡拦截、监控抓拍等手段,全面查处机动车闯红灯、加塞变道、不礼让斑马线等严重影响交通形象的违法行为。
逐步推行“一键拍”工作试点。重点抓拍机动车违反标志、标线,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不避让执行任务的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交通违法行为。
开展机动车违停“净街行动”,加大512条主次干道机动车违停贴单、处罚、清拖力度,以及1244条支路街巷机动车违停贴单、劝离力度。
开展机动车违鸣“静音行动”,严格查处违规鸣笛行为。
针对酒驾毒驾、涉牌涉证(伪造、变造、假牌、套牌)、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走高架、隧道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全面开展集中整治。
强化保障机制
实现常态长效
建立联勤共管机制。
健全联合监管机制。对全市各类道路交通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对设置不合理的即时调整,对老旧的即时更新,对缺损的即时补足。
提高行人、非机动车违章、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违停等交通违法成本。
针对南京摩托车“竞拍”上牌的实际情况,修订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明确摩托车淘汰、报废的具体年限和措施。
加大惩戒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将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纳入个人信用系统。
凡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非机动车走快车道的,倡导违法行为人现场参与协助交通秩序管理,通过体验式执法深刻认识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
中小学生闯红灯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通告其所在学校纳入学生综合评价。
实行交通违法抄告曝光。现场查纠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等不文明交通行为,违法车辆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用车或违法人员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及现役军人的,一律抄告其所在单位和市文明办,作为公职人员日常评价和年度考核的依据,情节严重的通过媒体公开曝光。
深化科技运用
提升建管质效
实施交通信号联网与公交优先项目。3年内实现信号联网率100%,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率55%。
1年内搭建城市交通大数据系统,形成多领域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集中分析和存储管理;3年内建成智慧交通公众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实时路况、公交、地铁、出租、客运等各类交通信息查询、推送服务。
进一步完善轻微事故“微信快处”平台,简化操作流程。1年内“微信快处”平台处理轻微事故量达到1万起以上。
第一阶段:
百日整治阶段
(2016年8月—11月)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高压整治态势和文明交通共建氛围,解决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走快车道、逆行,以及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突出交通违法问题,使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提升,交通安全设施明显规范,全市道路通行环境明显改善。
第二阶段:
集中攻坚阶段
(2016年12月—2017年6月)
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攻坚,制定出台《南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从源头上规范生产和销售环节,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破解电动自行车管理难题;制定出台《南京市交通文明信用管理实施细则》、《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和《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实施方案》,《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实施方案》、《文明交通秩序整治实施方案》、《文明交通设施规范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志愿服务和执法引导的综合体系;集中精力重点攻坚整治酒驾、毒驾,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渣土车违法等老大难问题。
第三阶段:
巩固提升阶段
(2017年7月—2018年12月)
全面总结专项行动经验做法,组织开展治理“回头看”,进一步完善交通秩序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持续打好交通秩序管理主动仗、联合仗、整体仗,切实在全市形成自觉守法、文明出行的社会氛围。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