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9月18日上午8时20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灰色云幕低垂,400多名南京社会各界代表肃立成阵,目光齐齐凝视广场中央的旗杆。
3名旗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国旗入场。《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国旗缓缓升起。身着校服的少先队员行队礼,驻宁部队官兵代表脱帽行注目礼。全场高唱国歌,并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同中国人民携手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生命的国际战士和国际友人默哀。
广场上格外安静,唯有国旗飘扬的猎猎声清晰可闻。“我们不能忘记,那些黑暗里举灯的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刻进骨头里的忠良……”青少年代表朗诵的诗歌《纪念碑》打破沉寂。
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张嘉诚眼含热泪,字句铿锵。“每次诵读这首诗,都能感受到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伟大抗战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历程。铭记历史,吾辈自强!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诗歌里写的那样,‘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活成前辈当年憧憬的模样’。”朗诵结束,张嘉诚第一时间和记者分享了内心感受。
撞钟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驻宁部队官兵、少先队员、紫金草志愿者等6名代表同时握住撞木,一声口令,齐齐发力。“咚!咚!咚!”浑厚庄重的钟声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寓意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开创未来。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汲取教训,愿和平的钟声永远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第一次参加九一八主题活动,美籍华人鲁照宁心情格外沉重,也更坚定了他持续在海外搜寻、挖掘抗战文物与史料的决心——他要让更多珍贵史料走出尘封的角落,让历史的真相被世界看见。
上午9时,纪念馆入口处排起长队,人们默契地保持安静。观众李爰依手捧白菊,特意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前来参观,“站在馆内聆听警报声,我更加体会到历史不容忘记。警报声不仅警示着曾经的苦难,更警醒我们要自立自强。”
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首层路演厅,“传承人说”活动同步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薛玉娟的外孙女、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任颖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耐心解答问题。一名中学生问:“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这段历史?”任颖坚定地回答:“不仅要记住苦难,更要从中汲取力量,就像我的外婆一样,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坚韧和乐观。”
来自无锡的参观者陈先生带着10岁的儿子听完讲述后感慨地表示:“这样的现场讲述比书本更震撼。让孩子直接听到历史亲历者后代的讲述,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时至正午,参观者依旧络绎不绝。老人们拄着拐杖,青年们手捧鲜花,孩子们紧握父母的手——人们对历史的深刻铭记与对和平的深切珍视,为这一天写下了最庄重的注脚。
离开纪念馆时,观众们纷纷在史实展尾厅的留言区写下内心感受。其中一本留言簿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94年过去了,我们未曾忘记。最好的铭记是传承,最好的传承是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