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发与市场需求存在“温差”,高校学术论文、专利技术等成果转化率不足;既懂核心技术又通商业逻辑的复合型技术经理人稀缺,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缺少专业“摆渡人”;早期项目的技术风险与不确定性让投资机构望而却步,科创幼苗难遇“活水”灌溉……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自2025年年初成立以来,直面上述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持续探索系统性“转化方案”。
分级培训,培育技术转移“尖兵”
7月16日,2025年初级技术经理人(国资专场)培训班正式开班。在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国资委指导下,此次培训班由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联合举办。来自市属国有企业的120名技术骨干在金陵科技学院江宁校区接受了为期3天的专业化培训。
为培育技术转移“尖兵”,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建设分级培训体系,分为专业资质培训与特色能力培训两类,前者主要面向技术经理人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后者面向所有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人员,进行持续性、常态化的能力专项提升服务。
目前,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已牵头举办中、高级技术经理人特训班活动,见证了一批优秀学员成长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力量。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负责人表示,初级技术经理人(国资专场)培训是深化“产学研”协同的关键举措,将依托国资系统资源整合优势,加速高校院所成果与国企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助力南京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此次培训班立足基础定位,紧扣国资企业科技创新实际需求,培训课程既有科技服务业、知识产权运营等基础理论,也涵盖技术合同登记、法律风险防范等实务操作。
为真正实现“学完能用、用之有效”,培训班深度对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资源,联动省内相关资源,推动学用结合。结业考核合格的学员还将获颁国家认可的《初级技术经纪人证书》,并纳入南京市技术经理人资源库,优先参与本地成果转化项目。
计划今年新增830名技术经理人
今年4月25日,由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主办的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正式成立。同期,2025年首期高级技术经理人特训班开班。在特训班开班第一课上,长三角国创中心功能材料所任天斌教授的发言引发共鸣:“技术经理人需具备‘科学家思维’与‘企业家视野’。”
“科学家思维”,即聚焦技术与前沿突破,能够深挖技术内核,以严谨逻辑预判创新可行性;“企业家视野”,则需要洞察市场需求与商业闭环,科学规划转化路径,用市场逻辑衡量技术价值。为了培育技术转移的“尖兵队伍”,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今年计划开展5期特训班及3期能力提升班,通过理论+案例、课堂+实操、本地+长三角经验学习等培训方法,锻造技术经理人科研洞察、产业应用、资本对接的三维能力。
南京高校院所众多、大院大所密集,不缺创新成果,缺的是能把成果从“书架”搬到“货架”的人。据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市拥有技术经理人2250余名。在这一基础上,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将以培训为主,计划今年新增技术经理人830人;预计到2027年,培养技术经理人等人才总规模累计达5000人。
把“科技语言”翻译成“商业语言”,仅仅是推动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认识到,技术经理人的“角色内核”需要实现飞跃,即从单纯传递信息的“翻译者”,升级为能够主导技术评估、资本对接、风险管控直至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操盘手”。为激励和支撑这一角色升级,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将建立“积分制”奖励制度,面向高校院所和技术经理人团队,根据其在成果发现、转化落地等关键环节的贡献度给予相应奖励。
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新苗”
资本是推动转化的关键“燃料”。5月18日,2025“南京人才日”开幕仪式上,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正式揭牌。目前,东南集团正在积极推进基金组建工作,力争高效赋能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与其他基金相比,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主要聚焦南京区域内高校人工智能方向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正成为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创新资本运作模式的重要支点。依托该基金,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将以“精准”和“联动”破局。“我们将通过资本构建产业‘朋友圈’,利用基金作为精准招商的‘雷达’,同时以东南集团两大产业园为载体,形成基金投资、园区承载、服务赋能的完整闭环,实现资本、项目、空间、服务的多维联动。”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分层培育体系,覆盖初级、中级、高级技术经理人,形成人才梯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专家型人才网络;以资本赋能为支撑,打通“招投联动”的金融血脉……从单点突破到生态繁荣,科技成果转化的未来图景初现雏形。接下来,东南集团(南京人才集团)将以人才为核,以资本为翼,积极探索破解转化难题,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