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清晨,南京市中华中学校园内草木葱茏,一场特殊的启动仪式正在举行。125名来自陕西镇安中学的学子背着简单的行囊,眼神里映着对远方的好奇与憧憬,整齐列队。随着“秦川砺剑,志跃金陵”暑期研学交流活动的启动,这些秦岭深处的孩子正式踏上为期一周的“行走课堂”,在六朝古都开启一场跨越山水与认知的成长之旅。
这场研学,是苏陕协作教育帮扶结出的硕果。从首期41人、第二期86人,到如今的125人,三年间,镇安中学赴宁研学的队伍不断壮大,一条连接秦岭与金陵的求知之路,在教育帮扶的春风里越走越宽。
“看,那就是南京大学的校徽模型!”启动仪式上,当屏幕展示出研学行程中高校的图片时,镇安中学高一学生吴佳怡悄悄地拉了拉同学的衣角,眼里闪着光。对这些多数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孩子来说,即将走进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曾是课本里遥远的名字,而此刻,正变得触手可及。吴佳怡说:“参观高校能近距离了解大学生活和不同专业特色,有助于未来选择专业和明确职业规划。”
此次研学行程以“高校启智·文化铸魂·实践赋能”为核心,编织成三位一体的学习网络。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学子们将走进校史馆,触摸百年学术脉络;在国家级实验室里,观察前沿科技的运作;更能与招生专家面对面,把“考取名校”的梦想拆解成可实践的路径。参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御风园与航天馆前,不少孩子提前查好了资料——“想看看火箭发动机的模型,感受冲上云霄的力量”。
行程还特意安排了“同龄人对话”与“产业前沿观察”。学子们将走进南京一中、中华中学,坐在同龄人的课堂里,感受不同的教学氛围;探访鱼跃集团等高新企业,看创新技术如何转化为守护健康的力量。
据南京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张洪洪介绍,为了让研学扎实有效,所有学子均通过严格遴选,他们勤奋刻苦,怀揣对知识的渴望。孩子们被分成6个小组,每组配备1名镇安中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全程引导,还有2名专业医护人员随行保障。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中学已连续三年为研学学子免费提供住宿,校园里干净整洁的宿舍、食堂飘出的饭菜香,让孩子们瞬间有了“家”的温暖。
“从秦岭到金陵,跨越的不只是地理距离,更是认知的边界。”刚刚结束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从镇安回到南京的蔡欣,既是镇安中学校长,也是中华中学副校长。三年来,他牵头组织250余名镇安学子走进南京,看着孩子们从羞涩胆怯到自信表达,他深有感触:“我们盼着孩子们走出大山,不仅是看风景,更是要带着‘讲好商洛故事’的底气来,再带着‘讲好南京故事’的收获回。他们,本就是宁商两地最鲜活的交流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