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版 > 要闻动态 > 南京信息
南京信息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入选江苏耕地保护典型案例
去年我市耕地净增加1.67万亩
发布时间:2025-06-26 09:01 来源:南京日报

溧水区对废弃坑塘进行改造,覆盖耕作层让废地重获新生;浦口区因南京北站建设,将耕作层剥离移至低产或闲置地,实现城市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双向奔赴”。记者昨天从全国土地日江苏省主场活动了解到,省自然资源厅公布10个耕地保护先进典型案例,南京全面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入选。

2024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的通知(试行)》,溧水区与浦口区率先探索这一耕地保护新模式。

今年初,位于溧水区和凤镇双牌石社区的耕地整治恢复项目顺利完工。该整治地块原为一处废弃坑塘和闲置低产田,面积约4.81亩。在了解和凤镇有改造提升意愿后,溧水规划资源分局在镇域内匹配到一处刚取得征地批文、拟于2025年开发建设的项目。项目地块过去为优质水田,可开展耕作层剥离。该局联合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先后组织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施方案审查等。去年底实施土壤“搬家”,完成覆土30厘米。目前,该地块水稻已开始插秧,预计可实现粮食年均亩产增加约125公斤。

浦口区永宁街道磁碑营南京北站动车所施工需占用部分耕地,通过匹配,在街道范围内确定多处低产地、芦苇地,将被征用耕地的优质土壤剥离后转运至指定位置,再造良田100亩。目前首批作物已经收割,取得了较好收成。

记者从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是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优补优的重要举措。去年,我市通过多种创新手段,在守牢耕地红线的同时,净增加耕地1.67万亩。今年,我市又在高淳区漆桥街道等开启“一田一码”耕地保护试点工作。

记者25日在漆桥街道双联村农田旁看到,多辆机械在稻田里插秧。在空中,一台无人机也开始了巡田工作。“空中巡查可快速覆盖10公里范围,地面违规占用耕地、违规建设和种植问题将无处遁形。”高淳规划资源分局漆桥国土资源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田一码”为每块耕地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扫码就能了解地块的位置、种植属性、承包人等信息,让基层人员心中有数。而通过“高清影像自动检测+无人机辅助识别+人工核查”的动态联合监测体系,可快速甄别、处理用地问题,从而有效杜绝“非农化”“非粮化”,以智慧化构筑监管“高压线”,守好“饭碗田”。

据了解,去年仅双联村就完成23亩撂荒地复耕,实现小麦增产6300公斤。而通过400亩蟹塘农田补划工程,全部市场化发包,既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南京市人民政府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站群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