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南京徐庄高新区迎来创新药研发的丰收季。6月20日,韦尔优众医药的银屑病创新药WEYZ-1乳膏获临床试验许可;7月8日,先声药业与康乃德合作的乐德奇拜单抗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徐庄高新区构建的“研发—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的强力驱动,这里正以“创新矢量”重塑生物医药产业版图。
创新药研发的“徐庄速度”
2024年,徐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创新药管线近80项,其中10项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包括先声药业子公司先声再明乳腺癌创新药SIM0270胶囊、柯菲平TIL治疗药物等潜力品种。速度背后是制度创新的支撑,徐庄高新区构建的审评审批机制,助推了创新药上市进程。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生态
此前,徐庄高新区新引入皮研所皮肤病创新中心、南中医创新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促成企业受让专利百余件。先声药业更将协同创新推向纵深:与海内外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设立20亿元“先声全重求索计划”,支持神经与肿瘤领域的颠覆性研究等。
此外,协同效应已渗透至产业链末梢,在药品申报阶段,徐庄高新区组织专家提前介入指导;临床试验环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协同推进,海外技术转化形成闭环——鱼跃医疗与德国南德认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国产医疗器械合规出海。
“单点突破”变“集群爆发”的产业版图
在徐庄高新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跃然眼前:以先声药业、鱼跃医疗为“链主”,上游延伸至原料药供应,中游串联高端制剂生产,下游连接智能医疗器械制造。2025年1月—6月,徐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80.9亿元。
目前,徐庄高新区龙头企业正通过“走出去”战略拓展版图。先声再明与塔吉瑞合作引进第三代ALK抑制剂,其CDH6ADC创新药获批临床试验;鱼跃医疗与南德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医疗器械合规发展。与此同时,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加入,让产业生态更加丰富多元。
集群发展离不开创新投入。2025年1月—6月,徐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达3.74亿元,同比增长1.72%。医工交叉研究院获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海泰医疗、先声诊断分别获批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从“制药工厂”到“创新药谷”,站在新的起点,徐庄高新区将继续打造核心技术攻坚体系、赋能“链主”企业、加强集群协作,让全链条创新生态持续释放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