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10时,在江北新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在运动处方师指导下已经开始了康复训练;当天傍晚8时的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上班族”李哲宇刚和邻居在新建成的球场上结束一场羽毛球赛;深夜10时的江心洲E3 PARK北岛体育公园,灯光下仍有老人在彩虹步道上慢走……这是今年南京体育民生实事落地后的日常图景。
今年以来,南京市体育局聚焦体卫融合与健身场地建设两大领域,精准发力、扎实推进。截至目前,两项民生实事均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交出了一份厚重的体育民生答卷。
体卫融合新路径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有这样的门诊方便多了,医生能针对我们跑友的训练情况,开具以运动和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案。”10月22日,在南京市体育医院(南京市中医院)的运动康复室,刚在马拉松专病门诊完成诊断的跑友李女士踏上跑步机,康复师正利用跑步机上的动态捕捉系统和足底扫描系统,分析她的跑步姿势,“感觉医生特别‘懂’我们!”李女士说。作为体卫融合的创新实践,今年上半年,南京首家马拉松专病门诊正式开诊,将预防、诊疗、康复功能融为一体,为运动爱好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而在社区层面,这样的健康守护同样触手可及。
“我这肩膀老毛病好多年了,以前只能靠按摩缓解,现在有了运动处方,跟着练了两个月,疼痛明显减轻。”在江北新区泰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做肩关节康复训练的张民告诉记者,他每周都会来这里的体卫融合服务站锻炼3次。该服务站是今年南京新增的7家标准化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之一,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科学运动指导。
为推动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南京市体育局采用“调研—筛选—建设—运营”全链条推进模式,重点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姓健身房、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资源,择优确定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栖霞区西岗社区等7家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重点建设单位。同时,对全市33家已建成机构实施“月巡检+季评估”动态管理,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体卫融合机构累计服务约4万人次,开具运动处方超1.5万个,开展专家义诊、运动指导等活动12场,超额完成年度民生实事指标。
“金角银边”大改造
闲置空间变身健身热土
近日,雨花台区花神大道西侧绿地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原本闲置的街角,如今增加了篮球场地、五人制足球场,为附近园区企业工作人员提供简单的运动、休憩场所。傍晚时分,这里便热闹非凡。附近“上班族”纷纷带着篮球前来,一场场自发的篮球赛火热进行。
“这块原本是开敞的空地,现在改造成篮球场,不仅环境变好了,还让大家午休时间、下班以后有了运动的地方。”在附近从事科技工作的章龄之笑着说。
为了解决市民“健身去哪儿”以及老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健身设施缺乏等问题,南京市结合城市更新,充分整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公园绿地、桥下空间、闲置土地等,将体育设施巧妙“织”入市民日常生活半径。玄武湖畔年轻人打卡出片的粉色爱心篮球场,长江大桥下连片建成的4片足球、篮球、网球场,马群街道从早到晚老百姓都在使用的紫园社区灯光球场,多种球类场地在城市各处落地开花。
6月底全面建成,7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位于江心洲的E3 PARK北岛体育公园,如今成了岛内居民茶余饭后的健身好去处。“这片场地以前是闲置的空地,现在不仅能运动,还能看景。”自公园开放以来,家住附近小区的王一洲每天都会带着儿子来公园,“我在足球场和朋友约球,孩子就在旁边游乐场自己结交小伙伴,在这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乐子’。”
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5片室内(篷房铝型材结构)标准网球场、6片室外标准灯光网球场、6片室外标准灯光篮球场及3片街头篮球场、1片7人制灯光足球场、1片11人制灯光足球场及彩虹健身步道。考虑到儿童及亲子活动需求,还有约1500平方米的儿童泵道、沙池和游乐场等设施。在这个体育公园建设之初,市体育局就参与规划指导,科学布局,突出全民健身的公益属性。建成之后,更是帮助引入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让公园成为价格亲民、活力全开的运动乐园。
截至目前,南京已新建66片球类场地,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场地建好,管理更要跟上。近期,南京市体育局协助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印发《南京市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强基础提质效行动方案》,建立“市区联动+第三方检测”监管体系,持续抓好全民健身设施长效管理工作。
“我们将督促指导各区进一步做好室外健身器材巡检、健身器材二维码安装和报修问题整改工作。”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各区已完成室外健身器材巡检全覆盖,市局组织全民健身场地抽查检测1020处,全力保障市民健身安全。
长效管理与未来展望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
“现在健身是方便了,以前到了周末,场地都不够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球场建起来,大家的热情也更高了。”在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的灯光球场,刚踢完球的“90后”李昊表达了自己对这片球场的喜爱。他的这句话,道出了不少健身爱好者的心声。打开南京市民健身“宁体汇”平台,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健身场地一键查询、电子导航、网上预约等功能,每年还有800万元的健身优惠补助券,老百姓健身省时、省钱更省心。
面对市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身需求,南京健身场地建设提质工作正逐步从解决“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升级。下一步,南京市体育局将重点在老旧小区、新兴社区布局嵌入式健身场地,同步升级灯光照明、智能锁控等配套设施,力争年底前实现所有新建场地接入电子地图,让市民一键就能找到就近健身点。
体卫融合领域同样将持续深化。南京将进一步推动体育资源与医疗资源整合,把公共体育场馆、健身站点纳入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网络,在体育场所设立健康指导站点,实现健康监测与科学健身无缝衔接。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还开设了《南京全民科学健身大讲堂》线上视频,让市民在家就能跟着专业指导科学锻炼。
从社区里的科学运动指导到城市角落的活力健身场,南京的体育民生实事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理念。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小切口、大民生、有温度为内核,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健身场地设施空间,优化管理服务机制,推动体育民生实事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搜索
                    搜索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