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审计局在江苏省审计厅组织召开的全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审计业务培训会上,分享了AI技术融入农业审计相关经验,为农业审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技术破局:AI赋能破解传统审计难题
农业审计涉及面广、数据量大、专业性强,传统审计模式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风险预警滞后等痛点。南京审计聚焦“精准、高效、智能”目标,探索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重点突破—扩大成果”全链条AI审计模式,通过整合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无人机航拍建模、农业大数据平台等多源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农田面积测算、作物生长监测、惠农资金流向追踪等环节的自动化分析,有效实现了农业审计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
场景创新:构建全流程智慧审计模块
通过审计实践,南京市审计局积极推动“AI+农业审计”的四大核心应用场景:
一是AI技术绘制思维导图。改变审计人员需人工逐页查阅政策文件、项目资料的传统方式,运用AI技术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关键信息智能提取,审计人员输入相关文件后,AI工具就能在数分钟内完成文件的快速扫描与分析,精准提炼关键信息,并自动生成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
二是自动构建农业空间数据。传统构建项目图斑的工作流程较为繁琐,而运用AI技术能够直接从各类文档、数据中快速提取坐标信息,并自动编写代码绘制图斑,输入100个地块的农业项目,绘制图斑时间较传统方法可从一天缩短为30分钟内。
三是打造多维审计分析体系。结合历史影像数据,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涵盖建设成本、使用效率、维护状况等方面,判断是否存在设施建设质量不达标、闲置浪费等问题。对于重点线索,利用AI技术收集多方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辅助审计人员现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延伸核查,深入挖掘问题根源。
四是建立闭环研究型审计机制。借助AI技术更好剖析审计发现问题,充分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广泛收集全国范围内相关问题解决方案,为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提供全面翔实支撑,有助于建立“问题分析—对策研究—成果转化”闭环机制,提升审计成果应用价值。
经验推广:构建"人机协同"审计新模式
南京审计在实践中始终注重“人机协同”:一方面建立“系统预警—人工复核—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通过持续迭代优化算法模型,不断提升AI工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经验共享,将探索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操作流程录制成教学视频,建立技术应用知识库,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掌握AI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定期组织业务交流、技术培训等方式,促进先进经验在审计系统内的推广应用。
南京市审计局将继续深化“AI+审计”应用,推动审计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审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