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周”送岗4000余个 南京经开区精准施策助企揽才
- 发表时间: 2022-06-10 16:45
- 来源: 市政务办
为助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帮助企业招揽人才,5月以来,南京经开区联手在宁10所高校,全面启动“就业服务周”活动,开展多元化定制式招聘,以高水平服务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相关做法先后被人民网江苏频道、新华日报、江南时报、南京日报、龙虎网等媒体报道,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平台转发。
当好“就业红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作为南京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面对就业形势持续承压和企业用工所求急需,南京经开区人社部门强化校企合作、主动当好“就业红娘”,搭建就业合作平台。在5月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之际,园区立即抢抓毕业生求职“黄金期”和毕业生离校前的“窗口期”,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10家驻宁高校,全面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系列活动。
活动作为南京市“宁聚英才,共赢未来”高校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涵盖了校园招聘、就业指导、政策宣传、精准面试等内容,自5月13日首场招聘会启动,截至5月27日,已成功举办小规模线下招聘会11场,现场共邀请250余家次企业参会,提供岗位4000余个,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进场求职,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40人,同时现场还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等政策咨询服务超过400人次,成为今年以来在南京全市范围内首次密集开展的小规模、多频次、精准化的线下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南京经开区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与江苏省内外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并与其中20余所建立了就业创业工作站,不断畅通就业渠道。
制作“就业地图”,确保人岗精准匹配
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企业。如何在企业和毕业生之间架设一道更为畅通的桥梁?在南京经开区,有一张为企业和高校“牵线搭桥”的精准地图。针对“就业服务周”系列活动,南京经开区进行深入谋划,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问需对接,及时掌握毕业生人数、专业分布以及答辩、离校等时间安排情况,同时对岗位进行优选和分类,对招聘场次和专业领域进行了有效编排,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业毕业生前来应聘,为提升就业服务精准性提供支撑,有效增强了人岗匹配度。南京经开区人社局局长罗红玲表示:“我们确保每场招聘会确定一个行业,每个行业对应一个院系,做到‘精准到企、精准到岗、精准到院(系)、精准到人’。”
智慧就业的建设并非朝夕之功。“为最真实地掌握区内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现状,有效地满足区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我们在对区内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现状调研’和‘企业高校毕业生需求调查’工作后,制作了南京经开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图。”罗红玲介绍,通过走访、电话和问卷调研等方式,从行业、人数、学历、岗位、高校、专业等方面需求进行整理分析,最终绘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图”为后期精准开展校招活动明确了方向。
比如,在生物医药专场招聘会上,经开区遴选了区内9家生物医药企业参会,细分了149个相关岗位,定向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进场求职,精准匹配之下,现场就达成初步就业意向59人。
拓展“就业行动”,提供高效服务指导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施力。如何指导、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南京经开区不断发挥政校企联动作用。此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只是南京经开区持续开展稳企拓岗促就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京经开区不断拓展与高校就业合作的内涵,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联动、学校地方融合。通过举办“校地互访”“就业导师进校园”“高校毕业生园区行”“求职面试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和赛事,深入开展包括在校大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应届大学生求职能力提升、新入职大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在内的“三大提升行动”,为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力量。
同时,南京经开区创新打造“空中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全年共开展线上技能培训70余场,培训高校毕业生近7200人次。不仅如此,南京经开区通过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设立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青年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创促就”实现高质量就业2000余人。
截至目前,南京经开区累计审核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面试补贴、开业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各项助企惠民就创业补贴700余万元。累计筹集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5000余个,并通过高校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江苏省智慧就业云平台等渠道面向各大高校进行发布。
下一步,南京经开区将以此次“就业服务周”活动为契机坚持多措并举稳岗拓岗、援企纾困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校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