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09-22 17:4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9月19日上午10时,阳光正好,外卖员张魁的身影已出现在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秋韵园社区的栖彩食堂·丁家庄悦拾光店门口。只见他推门而入,熟练地清点好十份餐盒,转身跨上电瓶车,驶向一公里外的馨合家园小区,开启一天中最为特别的“送餐任务”。
“送餐给老人,急不得,也马虎不得。”28岁的张魁来自河南,如今在迈皋桥安了家。每个工作日的上午10时至11时,他不再是与时间赛跑的普通骑手,而是老人们心中值得信赖的“送餐小哥”。他说,这份工作需要额外多出一份耐心,“老人们动作慢、耳朵背,敲门后总要等上一会儿。但现在熟了,不少老人会提前虚掩着门,就为让我少等一分钟,我也会直接给老人送到屋里。”
这份温暖的配送服务,源于去年深秋落地于此的一项创新探索。2024年11月,江苏省首个“爸妈食堂·饿了么助老e餐”示范点在栖霞区迈皋桥街道秋韵园社区正式揭牌。通过平台爱心商家捐助、骑手志愿配送,为社区内高龄、独居、失能等行动不便的困境老人解决吃饭难题。它不仅重新定义了“一餐饭”的温度,也为像张魁这样的新业态劳动者开辟了参与社区公益的路径。
“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不能只让骑手付出,也要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秋韵园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蔡砚琪介绍,目前,社区已有4名固定参与送餐的外卖员,累计服务超过60位困境老人,日均配送量稳定在35份左右。社区特意将取餐时间安排在上午10时,避开外卖午高峰,餐食则提前打包、随到随取,最大限度减少对骑手正常接单的影响。该栖彩食堂内设立的“宁小蜂驿站”成了外卖员们的歇脚地。这里不仅提供休息、充电等基础服务,更联合江苏省中医院定期供应免费的药膳茶饮。“有时候送完餐回来,接杯热茶,歇几分钟,感觉特别暖心。”张魁说。
温暖的传递从不单向。当外卖小哥为老人送去热饭时,另一份关爱也在悄然传递。仅两公里外,万寿村社区辖区内,招商花园城一楼大厅每个周六都显得格外热闹。自今年9月起,这里推出“周末托学成长营”,每期专门留出4至5个名额,面向快递小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免费托管服务。
“以前最愁周末带娃跑车,既不安全又分心。”一位刚送完早高峰的网约车司机陈师傅站在活动教室外,看着女儿专心致志做手工,语气中满是欣慰:“现在她能学东西、交朋友,我也能更安心工作。”万寿村社区党委副书记丁洁介绍,该项目依托辖区商圈资源,设计饮品制作、绘画阅读等非学科类课程,“社区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主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他们的‘急难愁盼’也是社区做好服务的发力点。”今年10月,万寿村社区还将继续组织两期活动,将这份贴心关怀延续下去。
送餐车驶过的轨迹,串联起更多温暖的场景。在迈皋桥街道各社区,这样的“双向奔赴”早已融入日常——寅春路6号,馨合园社区与南京铁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建“金陵号”先锋车队,司机志愿者会免费接送老人体检、护航高考学子;瑞丰园社区利用外卖员晨会时间,“碎片化”普及消防知识……越来越多的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主动加入环境清理、政策宣传的队伍中,从“服务受益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
“治理不再是单向的管理与服务,而是多元主体间的互信、互动与共情。”迈皋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也是基层社区共建共治的参与主体。他们日常穿梭于街头巷尾,也通过一次次微小善举,默默融入城市温情。从助老送餐到子女托管,从爱心茶饮到消防培训,街道通过精准对接需求、整合区域资源,在切实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实际困难的同时,也推动其融入基层治理体系。“餐盒传递的是关怀,托管托起的是希望,我们相信,这条‘双向奔赴’的道路,正延伸出更多城市温情与基层善治的可能。”该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