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金山新闻 时间:2025-05-30 09:3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5月29日,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优秀案例展演暨银龄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志愿者动情讲述“时间存折”里的温暖故事。
“我的服务很日常:上门送餐、日常陪伴、帮查补贴、教用手机……但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老人的大需要。”活动现场,志愿者夏帼英娓娓讲述她的互助养老志愿故事。
家住鼓楼区的夏帼英,今年已经81岁。2020年,老人报名参加社区互助时间平台的志愿者,截至目前,夏帼英接过450个服务订单,服务156位老人,累计服务时长375小时。
在夏帼英看来,这些数字,是她与老人们的“时间契约”。
“我和彭明英做了几十年邻居。她从前总陪我拎菜、唠嗑,后来她身体不好、子女忙,我就想着‘不能让她太孤单’。”夏帼英说,每天去她家坐会儿,成了我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夏帼英清楚地记得,有次去彭明英家里,她木讷地坐在那里,说话也不怎么搭理人,我觉得有点奇怪但没放在心上,“接下来的两三天就留意了一下,发现她都是这种情况,我觉得不对劲拖着她就去了最近的414医院。一番检查判定是阿兹海默病初期,我赶忙通知了她的子女,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老人子女很感谢也很信任夏帼英,就将其中一把家门钥匙给了她,希望平常能多帮忙照看一下他们母亲。后来她有时出远门看外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邻居。
“好在有互助时间平台,我给她注册了账户,出门前提前下单,别的志愿者就上门陪她聊天、送饭。你瞧,这平台多好?不是钱,是时间换时间,咱们老年人也能互相托底!”夏帼英深有感触。
“时间存折”里的温暖志愿故事还有很多。
活动现场,除了鼓楼区,雨花台区、江北新区的志愿者代表分享暖心了服务经验。雨花台区龙福社区通过“银发守护银发”模式,组织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打造邻里互助养老生态;江北新区三沐助浴团队以“上门+站点”双轨服务,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助浴,重塑晚年尊严。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前身为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截至今年5月29日,全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共申请注册志愿者113109人,已通过审核且考核完成的88476人,累计服务829586.38小时。所谓的“时间存折”,就是“以时间换时间,以服务换服务”。志愿者利用碎片时间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这些服务时长会被记录、存储下来,等未来自己有需要时再换取相应时长的养老服务。
会上还揭晓了南京市“十佳服务案例”,包括《银发守护银发 邻心暖透暮年》《用爱升温 为老助浴》等,展现了“专业服务+邻里互助”的南京特色。各区精心制作的养老服务短视频同步展播,其中《融合创新 进门入户》《睦邻友好 银发有为》等五部作品获评“最具传播影响力短视频”,生动呈现南京养老服务的智慧与温度。
活动特别表扬了南京市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首批五星级志愿者,他们平均年龄65.5岁,人均累计服务时长超1500小时,以“低龄助高龄”的接力行动诠释“银发有为”精神。七旬志愿者代表接过五星徽章时,全场掌声雷动,向“古稀之年仍赴山海”的热忱致敬。
启动仪式上,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退休医生代表宣读《银龄行动倡议书》,号召退休医务工作者、紫金银辉服务站老干部等专业人才加入“银龄智库”,为养老服务注入智力支持。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南京互助养老的创新实践,更开启了跨代际爱心传递的新篇章。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言:“养老不是终点,而是价值再创造的起点。”当银发与志愿红交相辉映,南京正用时间与爱的接力,让每一缕夕阳绽放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