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07-31 15:22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2025年上半年,南京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新能源汽车产量激增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5.8%。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南京经济的韧性,也彰显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
仔细观察南京经济的增长曲线,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在工业领域,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正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一方面,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等支柱产业保持10%以上的稳健增长,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9.1%的增速,展现出“老树发新芽”的转型活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超40%的增速突飞猛进,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更是实现78.2%的高速增长。这种“传统产业升级+新兴赛道突破”的发展模式,正是南京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数据背后,是南京持续深化创新驱动的战略定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持续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快速增长,勾勒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图景;航空航天器、医药制造等高端领域的突破,则表明南京正在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更可贵的是,民营企业在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中均表现出较强活力,这说明市场化创新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为产业强市注入了内生动力。
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互联网平台行业增速接近30%,科技服务业中的生物技术推广服务增长72.9%,显示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正向拉动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苏超”等体育赛事带动体育产业增长19.3%,印证了文体产业与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这种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不仅优化了经济结构,更通过产业融合为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价值赋能,构建起“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的协同发展生态。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展望未来,南京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各项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经营主体。只有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牛鼻子”,南京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占据主动、走在前列。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站在年中节点回望,南京经济展现的不仅是数据的增长,更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随着创新引擎持续发力,南京经济必将展现出更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