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07-15 15:49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7月5日晚,南京奥体中心迎来“苏超”最火爆的一场比赛。除了现场的60396名观众,在老门东、百家湖商圈、银杏里的大屏幕前,无数市民游客也在关注着这场比赛,为球员们的每一次亮眼表现欢呼叫好。市商务局监测数据显示,7月5日当天,全市66个设置直播观赛“第二现场”的重点商场、街区、商家吸引观赛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

这组亮眼数据,生动勾勒出“第二现场”的火爆图景,更揭示出其促消费的强大能量。它将单场赛事的热度从体育场辐射至整座城市,让体育激情融入更广阔的消费场景。

“第二现场”的魅力,在于提供了“情绪消费”的绝佳场景。露天广场旁,冰镇啤酒的畅爽、小龙虾的香味与欢呼声交织;商圈大屏下,球迷主题套餐卖得火热;文化街区里,看完比赛还能顺便买几件文创产品作为纪念。“第二现场”把“看球”与“吃喝玩乐购”无缝衔接,将市民的观赛热情即时转化为消费意愿。现场的欢呼声、助威声,既传递着人们高涨的情感,也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周边餐饮、零售和娱乐业态的营业额增长,把“赛事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增量”。

“第二现场”的本质,是赛事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有人嫌弃“居家观赛冷清”,走出家门与陌生人共赴“撸串喝酒看球”的狂欢;更多人是在逛街途中,被“第二现场”的热烈氛围感染,瞬间变成球迷,沉浸式体验这份夏日限定的快乐。它让无法亲临主赛场的市民共享赛事喜悦,更以强社交属性吸引着非球迷群体——最初或许只为凑个热闹或避暑纳凉,但当置身于集体情绪共振的场域中,便极易被感染,产生消费需求,为赛事传播与线下商业注入“新鲜血液”。

从“第二现场”的火热图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赛事、文化演出、节庆活动等内容IP天然具备强大的聚客能力;而低门槛、强互动、广覆盖的“第二现场”则像一座桥梁,将这些IP的文化价值与城市消费场景深度绑定,形成“文商体旅”融合的良性循环。

当前正值提振消费的关键期。“文商体旅”怎样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促消费、稳增长?“第二现场”无疑给出了一个答案。它不应只是某场赛事活动的“灵光乍现”,更应成为激活城市消费活力的常态化思路。

愿“第二现场”的屏幕更加璀璨闪耀,持续点燃城市“烟火气”,照亮人民群众的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