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4-11-04 10:1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也是一把最重要的尺子。锚定目标全力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以圆满的民生实事答卷,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实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保障和改善民生,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能够有力提振发展信心,增进社会消费预期。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抓好食品和水电气热等重要物资的保供稳价等工作。守好底线,事关全局。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向前,民生向暖,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要坚持效率和公平相统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尽力而为,就要坚持久久为功,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量力而行,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距离年底仅有两个月时间,各级各部门要把民生焦点作为抓经济、促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紧扣年度十类40项民生实事,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创造更多有效需求;同时,要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强化低保、特困救助供养等群体帮扶,对物业管理、房屋质量、消费维权等群众反映较多的共性问题也要大力解决。目前,2024年南京市十类40项民生实事项目均超季度目标,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青年电商助农实训、公共空间无障碍改造、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等十余项工作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民生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我们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围绕建设更具归属感的民生幸福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过书写民生实事新答卷,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以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实际成效,确保今年收好官、明年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