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11-21 09: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1.0版能唠嗑,2.0版能干活!”记者昨天从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智光电)了解到,该公司仅用半年时间便推出国内首个光子专用大模型升级版,并将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闪亮出道”。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给这款硬核科技“升级打怪”的竟是一群被同事笑称“偷偷搞事情”的“00后”。
今年5月,南智光电研发的国内首个专为光子服务的AI——“光子智能引擎OptoChat AI 1.0”在南京亮相。这是AI和光子芯片跨界搞创新的大胆尝试,也是南京在新质生产力赛道抢跑的关键一步。
“所谓‘光子技术’,就像给设备装了‘光速马达’,能让数据传得更快、算得更快、能耗更低。”南智光电产品经理王海若解释,“光子智能引擎就是为光子芯片设计、制造服务的。”
1.0版本的目标很简单:让AI能听懂工程师的“行话”。为此,团队把硅光、薄膜铌酸锂这些技术方向的文献、设计笔记、实验经验全都整理成AI能学的“知识库”,相当于给AI请了上百位光子领域的“博导”。
王海若介绍,如此,AI不仅能认识波导结构——光子的“专属高速公路”、微环谐振腔——光子的“信号调节器”,还能帮工程师查文献、讲原理、想初步方案,成为“聊天助手”。
“1.0只能唠嗑,2.0得能动手干活!”王海若一说起升级,眼睛就亮了,“以前工程师设计光子芯片,就像对着空白纸画复杂电路图,得一点点搭模型、调参数,熬好几天都未必出结果。”从“聊天助手”升级到“实干搭子”,光子AI才算是真正“长大”。在王海若看来,现在2.0版本直接把AI拉到了“实战现场”:工程师说“想要一张衍射光波导设计版图”,系统就能一键生成设计方案和参数;做完实验的一堆数据,AI还能帮忙整理分析,对比不同方案的好坏。
做光子芯片设计,有个超磨人的环节叫“仿真”——简单说就是“提前试错”。“搭模型、设边界、调参数,一次设计迭代可能要耗上好几天,工程师光盯着软件点鼠标、等结果,就能把人熬得没脾气。”王海若说,但这也是她和团队最想“搞定”的痛点。
“以前做仿真,就像在没地图的山里找路,经常需要走很多弯路。”参与测试的工程师小陈笑着说,“现在有了2.0版本,AI先自己跑一遍,告诉我们哪条路好走、哪里有坑,省事又省心!”
如今,光子智能引擎2.0把仿真流程“翻新”:工程师提需求,AI就能生成仿真设计方案和参数,还能自动分析仿真结果,对比不同方案的性能,帮工程师找准优化方向。在测试某款高速电光调制器(让信号传得更快的关键零件)等器件时,AI的“助攻”效果特别明显,效率至少提升3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00后”王海若是团队的“主心骨”。从1.0版本到2.0版本,半年里,团队几乎天天泡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内,改模型、收反馈、优化功能,连周末都在“卷”。团队里每个人都有“专属任务”:有人天天泡在设计和仿真里,光子芯片结构改一个小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有人守在产线上和实验室内,熟悉工艺标准、产品合格率这些“实战知识点”;还有人专攻算法,把一线经验变成AI能“看懂”的知识。
“一开始好多人觉得,大模型就是个‘花架子’,离实际工程远得很。”王海若笑着说,“但我们就想证明,AI能真真切切走进实验室、跑到产线上,成为科研人员随手能用的‘工具箱’,最开心的是听到工程师说‘这工具真好用’!”
本月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光子智能引擎OptoChat AI 2.0将正式“官宣”,而这群“00后”也将第一次公开分享他们的“搞事情”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