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11-14 09:01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11月11日,2025年轻工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发布“十四五”先进科技创新成果等多项重要内容,以及“中餐智能化感控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等59项入选轻工业“十四五”的先进科技创新成果。

会场内外,记者感受到,南京轻工业企业正积极从“制造”迈向“智造”,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实现“重”装前行。

一粒米:南京“钢厨师”海外做米饭

只需按一下启动按钮,就可坐等香喷喷、软硬适中的米饭出锅。这说的可不是咱们家的电饭煲,而是至少可供应3000人就餐的自动米饭生产线。

南京乐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中央厨房设备供应的民营企业,其专业生产的自动米饭生产线、全自动炒菜机、蒸烤流水线、洗碗机、消毒柜等产品,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伊朗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由公司生产的一套重达107吨的无菌米饭生产线设备顺利装运,出口海外。

一粒米的“旅程”,映照行业创新创造活力。在乐鹰科技车间内,一条全长约100米的自动米饭生产线恰巧“开锅”,正冒着热气,米饭香气四溢,直往访客的鼻子里钻。技术人员用木铲仔细查看米饭成色,开展品质实验。一旁的透明玻璃柜中,学生营养餐、高铁餐、航空餐仿真模型惹人“垂涎”:红烧排骨“披”着浓稠的酱汁,白米饭上“点缀”的黑芝麻粒粒分明……

这条全自动智能米饭生产线,包含投米、计量、洗米、浸泡、配水、蒸煮等多个环节,但流程通过电脑程序设置好后,操作员只要启动设备,就可以坐等香喷喷的米饭出炉。

“从米、水计量,到炊饭、搅拌、充填、灭菌,全部一键自动化控制。中央控制系统能精确复刻最佳烹饪曲线,确保每一批米饭的口感、硬度都实现标准化。”公司总经理赖夏荣说,当前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1.2万盒米饭,日产量达20万份,仅需6名员工操作,相比传统生产线所需的约30人,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

“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这款无菌米饭生产线,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以来,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13.83%,仅日本就出口了6条生产线。”赖夏荣说。

一套装备:每瓶酒灌装误差不超0.5克

在智能制造时代,一瓶酒的灌装精度能有多高?在乐惠国际(包装)南京基地数字化工厂车间里,茅台恒温量筒称重复检灌装机的答案是:误差不超过0.5克。

南京乐惠芬纳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书桂告诉记者,空瓶一旦“走上”传送带,系统会自动“记忆”其自重并清零。灌装完成后,系统进行二次称重,误差超标的瓶体将被智能剔除。整个过程在20℃±0.5℃的恒温环境中进行,结合磁致伸缩传感器与智能灌装阀,实现精准控制。同时,灌装系统通过云平台与远程监控系统相连,保障每瓶酒的“体重”精准。

乐惠国际(包装)南京基地是中国啤酒、饮料等液态食品装备制造领域的行业标杆与“隐形冠军”,近年来专注于液态食品装备领域,拥有超过200项专利,产品已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升级,还有实实在在的降本效果。

企业与南京林业大学携手研制的全自动焊接机器人“上岗”,机械臂精准翻转、焊枪稳定作业,翻转、定位、焊接,这位钢铁“焊将”彻底改变了传统依赖“老师傅”手艺的作业模式。原本一个复杂零件需两名熟练工人每人耗时15天才能完成的焊接任务,现在由机器人自动操作,焊接时间直接缩短50%,焊接质量缺陷率直降70%以上。以往因人工操作误差导致的返工、报废现象大幅减少,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

产品研发也用上了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丁书桂介绍,以杀菌机传动轴的设计为例,过去依赖实物试验反复调整,如今无须制作实物样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完成虚拟测试与优化,对零部件的力学性能、结构强度和装配干涉等进行全面的虚拟测试与校核,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一块芯片:体外“皮肤”助力“试妆”

在会场外的“十四五”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展区,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器官芯片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在这块巴掌大小的高分子材料里,我们借助干细胞、纳米加工等技术,盖出模拟人体环境的‘房子’,将相应的各种人源原代细胞、类器官等‘种’进这个器官芯片里,再给‘房子’输送氧气、培养液,构建出接近于体内的生长环境,两三周后,就能在‘房子’里得到模拟人类皮肤器官组织的皮肤器官芯片,而它们也具备皮肤的各种功能……”接受记者采访时,艾玮得生物南京技术服务平台负责人徐世慧指着一块器官芯片娓娓道来,“皮肤芯片是一种新型的体外皮肤生理和病理模型,能够更好地在不同体外环境下还原真实的皮肤生态,可以用于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还可以用于皮肤发育、皮肤疾病病理研究及药物筛选等。”

器官芯片看起来非常普通:一片矩形的柔性聚合物压片,大小与U盘差不多,却“涵养”着人体细胞组织,具有人源性、成本低、标准化强、构建周期短等特性,可以作为人体组织的“替身”接受药物实验,从而加速药物研发进程,为精准医疗提供解决方案。

“判断某个化妆品对使用者是否有用,就可以把人的细胞‘种’在芯片上,在体外做使用测试,看看哪种化妆品对使用者更有效,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等。”徐世慧说。

涉及吃、穿、住、行等多领域,轻工业既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也关系国民经济增长。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我国规模以上轻工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0.87万家增长至14万家,年均增速6.4%,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