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日报 时间:2025-04-23 09:1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昨天,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自南京建成全球首张水上5G低空智联网以来,长江南京段水上交通安全水平有效提升,去年全年累计开展无人机巡航7807架次,巡航时间1511小时,巡航里程2.06万公里,发现违法及异常行为600余个,以“智联”护航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动脉”安全、繁荣、有序。

据悉,作为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航运相关任务的主办单位,南京海事局联合相关单位成立海事“5G+无人机”应用融合创新中心,建成以覆盖长江南京段、江面至低空300米—500米范围的低空智联网。通过自主采购和合作共建,配备了1架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12套无人机自动机库、15架单兵多旋翼无人机及多种挂载设备。

空中小队“集结”完毕,“智慧大脑”精准操控。记者了解到,南京海事局依托创新中心,建成无人机操控平台,实现不同型号无人机航次、飞行数据的统一汇聚和自动机库的远程操控。平台同步接入气象数据,为无人机操控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国海事系统内推广,接入了300余台设备。

据介绍,南京海事局实现15分钟内无人机全辖区抵达。无人机各项飞行数据可在无人机操控平台实时呈现,平台还能同时识别其他无人机的作业位置。通过航线预设、指令飞行等操控功能,实现了自动机库的远程操控,真正实现了一键操作的巡查要求,并从传统的“平面化”监管全面升级为“水—空—岸”立体化的监测体系,有效保障了水上的交通安全。

在应用场景方面,无人机网络覆盖水上巡检、应急救援、污染防控等多领域。例如,通过挂载设备实时监测船舶排放、快速投送救生器材,同时,全力支持长江水上综合服务区运营企业为锚泊及航行船舶提供无人机商品配送、垃圾回收、急救物品投送等服务。据统计,去年无人机物流服务平台全年累计飞行2.3万架次,飞行里程12.3万公里,累计为9000余艘船舶配送货物约227吨。

南京海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整合低空经济资源,推进涉水单位无人机设备、无人机起降场共建、共享、共用。拓展无人机水上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无人机在空中巡检、交通组织、污染防治、应急救援等水上场景中的应用,助力长江航运“向新”“向智”“向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