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城市”赋能低空经济产业 浦口低空经济创新案例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

来源:南京日报时间:2025-09-01 09:04:00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8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名单。记者获悉,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口分局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实景三维助力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建设》案例成功入选,这是南京市唯一入选项目,为全国低空经济安全化、智慧化发展提供“南京方案”。

在位于浦口高新区的南京低空服务管理平台的展示大厅中,记者看到了浦口区的立体“城市地图”,仿佛是把城市1∶1放进了一个“电子沙盘”,立体城市被“搬进”数字空间,这是基于各类数字化技术搭建的仿真版实景三维城市模型。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三维立体的城市景观便能呈现在眼前,每个地物要素的类型、高度、地理信息等都可以被精确测量,还可进行空域监管、航线规划、空间三维测量等作业,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实现互联互通。

去年,浦口区成功入选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名单,是南京市低空经济领域唯一试点地区。浦口规划资源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汽车驾驶需要地图导航同理,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执行任务,也同样离不开地理信息支持。实景三维就是城市的三维世界,把浦口区乃至整个南京市呈现在数字模型中。

根据实景三维南京建设实施方案,浦口区去年底就完成了51.22平方公里建成区的实景三维建设,并同步完成江浦虹悦城和桥林科学城一期的精细化建模,为支撑低空经济打造了一个更加多维的信息世界。

据了解,实景三维运用了高精度测量相机与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系统空地融合以及计算机集群并行处理技术,成功构建“实景三维+空域信息数字化”时空数字底座。在此基础上,平台开发航线路线规划算法,自动划设飞行器飞行航线,生成无冲突数字化飞行路径。而规划资源部门依托实景三维模型可以合理确定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通信基站等低空设施规划选址,强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

目前,浦口区已开辟4片无人机适飞空域,面积达630平方公里,占全市约30%。在浦口高新区无人机基地,实景三维平台采用航迹预测和空域容量动态预测技术,实时监测与预测飞行器状态,识别飞行器碰撞、禁飞区入侵等运行风险并实现智能预警,确保飞行安全可靠。

依托实景三维,浦口区已成功开拓跨江低空物流、血液运输、环境监测、河道污染识别等20余个特色场景,规划特色航线50余条,累计飞行突破120万公里。相比传统方式,血液运输效率提升50%、跨江低空物流效率提升80%,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据了解,该项目提出的空域信息数字化关键技术已纳入民航行业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空域信息数字化技术要求第1部分:编码及使用规则(征求意见稿)》,技术成果已在深圳、苏州、扬州、芜湖等十余个城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