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力量 助力垃圾分类走“新”更入“心” 走近明星志愿者和团队
大林
南京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不久,江苏电视台《零距离》节目主持人大林便成为南京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实行垃圾分类,须全方位宣传,这既需要职能部门主动去做,也需要每个普通群众主动去学习,才能达到垃圾分类最好的效果。”大林说,作为一名媒体人,又成为南京垃圾分类形象大使,理应做好宣传员、服务员。他将利用所在的平台和自己的一点影响力,向大家宣传好垃圾分类,并积极走到群众当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严雪莲
苍山路社区金阳光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严雪莲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分类志愿者。
早在2019年,南京尚未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严雪莲就开始跑楼宣传,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垃圾分类的好处等。同时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小报指导与制作等各类活动进行持续不断宣传,为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后,所在党支部负责的两个垃圾分类收集点位(茗芳苑、静思苑)在辖区内率先落地投入使用。为管理好分类收集点,严雪莲和党员志愿者们奔赴一线指导、参加志愿服务,茗芳苑首批获得了省级垃圾分类文明示范点。
正常运营后,垃圾分类收集点正式交付物业管理,严雪莲仍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配合,不间断地进行志愿服务,并积极开展假期垃圾分类相关活动,如:开办《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从我做起》讲座、《变废为宝、绿色先行》手工制作等活动,为居民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信心,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形成垃圾分类的良性循环。“现在对我来说,就是要把小区垃圾分类坚持做下去、做好,让居民们看到当初承诺的有多好,现在及将来就有多好。”严雪莲表示。
吴蒙
南京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后,吴蒙家庭作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会在厨房永远放置两个桶——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客厅则摆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从一开始的“极度不适应”到“随时分”,一家三口差不多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2021年,在六合区城管局的推荐下,吴蒙一家参加了南京首届垃圾分类家庭PK赛,凭借娴熟的垃圾分类技能、脑洞大开的“变废为宝”创意,他们成功摘得亚军称号。虽然当时这个家庭只获得了第二名,但给现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充分准备,吴蒙一家又代表江苏省走上了住建部举办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总决赛,获得了全国家庭赛二等奖。“垃圾分类,任重道远,我们每个人都理应把这件‘关键小事’做好。接下来,我们全家依然会做垃圾分类的积极践行者。”吴蒙说。
乔永丽
2022年5月,齐修幼儿园成为雨花台区首家垃圾分类幼儿宣传教育基地后,园长乔永丽便始终坚持深入一线,组织老师开展垃圾分类特色活动策划,定期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以故事的形式分享垃圾分类的小知识。通过学期家长会向家长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讲座和动员大会,激励家长自主参与幼儿园垃圾分类工作的策划与宣传,形成教育合一。
组建“禾苗”志愿服务队时只有10多名志愿成员,如今,全校600多名师生都成为志愿服务队成员。“垃圾分类不是一项任务,是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这一场‘战争’需要的不是一时兴起的配合,而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乔永丽表示,齐修幼儿园会继续“以教育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群体”的目的,形成环保合力,共同行动,将环境保护进行到底!
“凡星”志愿服务队
秉承“分就满天星、聚则一团火”的工作理念,六合区精心打造“凡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广泛招募退休村干部、老党员、社区积极分子、中小学生等加入。
“凡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品牌,通过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合理设置内部分工,设置了维护组、活动组、调研组、讲师组四个小组,基本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运行的工作模式;同时加强与区教育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房产局、区文旅局等多部门协作共建,开展“我是党员我先行,我到桶边来报到”“有害换有爱”等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擦亮“凡星”志愿服务品牌。
六合垃圾分类宣教馆作为“凡星”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建成了展示大厅、多功能区、阅读区、游戏区等四大功能区。通过基地内的分类知识、宣传视频、多媒体VR互动游戏等形式,对辖区内的单位、学校、居民等社会群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通过加强与高校的互动,与金陵科技学院达成志愿服务共识,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实践社团。还与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签订长期志愿者服务协议,由志愿者对宣教馆进行日常管理,对新招募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并与六合区大件分拣中心“洁小宝APP”合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把垃圾分类融入了家庭和社会中,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
据悉,“凡星”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以来,每月开展的“凡星”品牌活动、社区微宣传、课堂微宣讲等活动30余场,全区每月参与群众达6万人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用真情奉献社会、用行动实现诺言,为全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长期、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该服务队队员说。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