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我们共同守护”
7月,全市城市治理聚焦卫生城市迎复审等重点工作,在加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环境整治月成果,防止问题回潮,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容市貌、市井气息浓厚的新都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美丽家园,我们共同守护”,全市城管人员的这一心声正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
全员参与 全力以赴投入垃圾分类工作
玄武区垃分办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四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辖区垃圾分类工作质效。一方面,扎实有序开展“争优除差”行动。玄武城管大队安排执法人员对辖区7个街道垃圾分类C级小区进行统一摸排,对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内亭房的动、静态指标逐一检查。针对现场发现的亭前放桶、垃圾混投、桶身标识不规范、亭房周边环境脏乱等问题,要求相关属地中队督促物业负责人严格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到位。另一方面,督促各街道中队结合“争优除差”小区、省级达标小区等近期工作重点,将垃圾分类执法保障工作抓实落细。
高淳区垃分办以“硬件完备、环境整洁、管理规范”为标准,对淳溪街道春东路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将地埋式水平压缩设备替换为移动箱体式压缩设备,解决垃圾异味、腐蚀、飘洒裸露、渗滤液滴漏、设备维修不便等问题。升级改造后设备集“密闭、除臭、压缩、储存”各项功能于一体,既整洁美观,又安全高效,还环保。实现车箱分离、设备与转运站分离,机动灵活,车辆与设备的利用率提高。除臭设施也同步更新,在喷淋系统中加入除臭剂,采取定时自动喷淋,及时抑制站内气味外溢,兼具除尘、降温、消毒杀菌功能。
精准施策 细化落实夏季环境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人居环境品质,切实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江宁区规范全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管理秩序,深化收运处一体化全程管控,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源头管控、运处规范、监管闭环、数字监管、综合治理的格局,该区为此成立了全区加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收运处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区各相关单位、街道(园区)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开展以“源头管控、防范偷倒、清理死角、完善手续、规范运输、信息化管控”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
为切实做好高温天气下环卫保障和安全防护工作,浦口区城管局积极谋“凉”策、开“凉”方,有效预防中暑等安全事故。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周密部署夏季清扫保洁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环卫人员防暑降温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身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合理安排环卫工人的作业时间,尽量避免最高温时段作业。充分发挥机械优势,采用“人歇车不歇”的作业方式,保障高温下环卫作业有序开展。三是落实物资保障,及时下发各类防暑降温用品,完善环卫休息场所内配套设施,同时在安康驿站配备充足的藿香正气水,做好应急准备,确保一线人员安全度夏。
全力以赴 打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
鼓楼城管开展“城市三乱”专项整治行动。湖南路中队联合云南路社区及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化身“文明使者”,活跃在云南路社区的每个角落,对云南路社区范围内的背街小巷、小区内部的各种小广告进行清理。城管大队综合执法中队在全域开展公共设施“三乱”巡查整治工作,先后在多条路段上的公交站台、公共电话亭、变电箱、路灯柱上清理并登记“三乱”广告信息,执法人员采取上门约谈、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对违法行为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依法申请报停电话并作出行政处罚。
栖霞区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环境整治综合提升月、智谷大道沿线“脏乱差”整治、“洗城”行动等重点工作,持续加强主次干道两侧等区域环境卫生保障;对照近期市对区考核情况,深刻分析当前形势,面对文明城市创建与卫生城市迎复审两大检查,狠抓基础,积极开展“四整治、四提升”行动,提升群众满意度;按区域组建7个环卫问题专项群,组织环卫作业公司开展拉网式排查,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及中转站等重点区域卫生死角开展全面清理、清洗工作,联合街道力量及时清运积存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工作开展以来,已整治市容环境类问题1184件。
秦淮区开展南部新城夜间渣土运输整治。为规范南部新城施工区域渣土运输秩序,提升车辆夜间运输安全水平,该区城管局联合交警三大队,采取机动巡查配合卡点检查的工作模式,重点打击运输车辆抛洒滴漏、无证运输等违规行为,重点规范运输车辆右转必停等行驶行为。整治期间,执法人员深入工地一线,检查运输车辆密闭装载、清洗保洁情况。在大明路、应天大街等重点路段设卡检查运输车辆准运手续,监督渣土车行驶行为。检查中,对部分可当场整改的违规行为,执法人员按照“首犯不罚”的工作机制,提出警告并监督问题完成整改。整治开展以来,共出动30余名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出土工地项目7处,检查运输车辆40余台次,查扣违规运输车辆3台次。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