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分类进万家 追逐新时尚 > 典型案例 >


秦淮区:以同心耐心巧心办好群众家门口实事

发表时间:2024-05-21 14:36

街巷整不整洁、停车便不便利、垃圾分类方不方便,这些看似身边的“小事”,却能反映群众最直接的关切。如何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且有温度,让群众深度参与融入,是城市治理者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近年来,秦淮区城市治理工作积极让公众参与,聚焦堵点、痛点、热点,呼应群众期盼,用他们最为朴实的方式——以同心、耐心、巧心,一件件办好居民群众家门口的实事。

共建共享,老街巷变身群众身边的“民心路”

小街巷连着大民生。作为南京的老城区,秦淮区路网密集、街巷总体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其中,蓝旗街是秦淮众多老街巷的典型代表,这条街沿线商户居民多、建筑外立面陈旧、非机动车乱停放、市政基础设施破损多且缺少休闲文化设施,已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整治提升被提上日程。据秦淮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蓝旗街整治突出共建共享,区、街充分发挥公众委员的“穿针引线”作用,采用居民议事会、走访调研、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调动街坊商户参与进来。公众参与贯穿到从设计规划、施工建设到后期维保全过程。通过强化整体谋划,软硬并举、建管并重,整治呈现出“宣传氛围好、环境面貌好、基础设施好、公共秩序好、文化气息好”的崭新面貌。

如今,走进蓝旗街,浓浓的文艺范和怀旧风扑面而来,这条街也成为南京的又一处网红打卡点。

据了解,近年来,秦淮区以治理背街小巷“脏乱差”为突破口,广泛引导公众支持参与,加大整治提升力度,着力解决设施破损、杂物乱堆放、缆线凌乱、停车无序等突出问题;同时推行道路街巷“屯兵街面”常态长效管理,每条街巷明确具体的管理、执法、养护责任人,强化道路街巷日常巡查,实行管理、执法、服务一体化。截至目前,累计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73条,打造了蓝旗街、鸣羊街等具有秦淮特色风貌的精品街巷31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于细微处,感受到老街巷旧貌换新颜。

双向奔赴,政企合力破解群众“停车难”

秦淮区老旧小区多,受早期规划布局限制,停车资源缺口较大,造成居民“停车难”。补齐停车短板成为该区办好民生实事的重要一环。据秦淮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广泛动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通过新增、挖潜、共享等多元化停车资源开发建设模式寻求破题之策,切实缓解群众停车难。

以该区双塘街道为例,辖区内的南京悦动·新门西是新近改造的体育文化产业园,地下停车场共有停车泊位325个,白天园区企业车位需求量大,但夜间空置率高,与周边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磨盘街社区居民车位使用需求正好相反。利用两方停车的潮汐现象,秦淮区积极推进悦动·新门西园区停车资源共享,辅助企业分析停车数据、测算共享车位、规范开放时段、开发专用系统完成共享停车场改造。悦动·新门西园区积极配合,勇担社会责任,拿出80个车位用于对外共享,实行包月停车,同时降低停车收费标准,制定共享停车优惠套餐,此举不仅有效缓解了周边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磨盘街社区居民的停车难题,改善了周边道路违停致堵困境,还让居民停车享受到了优惠,园区也增加了收入,真正实现民生实事和企业增收的“双向奔赴”。

据了解,近年来,秦淮区一手做增量,共增加道路停车泊位场点18处、886个泊位;增加公共停车场75家、5579个泊位;利用闲置地块改造停车场、新建立体停车库21处,1200个泊位;一手提效率,深化停车资源共享,推动全区41家机关事业单位参与共享停车,错时共享开放泊位406个,共引导55家公共停车场共享开放近3000个泊位。

多点发力,各方联动形成垃圾分类“新风尚”

垃圾分类工作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相关各方的主动作为。

位于秦淮区解放路36号的中航金城一号天阙苑小区共有1097户居民,常住人口约3000人,是2022年创建的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该小区设有2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小区中航物业主动为收集点配备智能投放垃圾桶、排风系统,安装洗手台、小厨宝、烘手机等便民设施,不仅提升了小区环境品质,也为业主提供了更优质的垃圾分类服务。属地街道还联合中航物业广泛开展登门入户、广场宣传等活动,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目前该小区每日厨余垃圾收集量约200公斤。

据了解,近年来,秦淮区一方面立足打牢垃圾分类基础,完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系统建设,共完成895个小区共计1573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实现了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的全覆盖;建立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餐厨垃圾收运专线;完成区级厨余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废弃物中转处置设施改造,所有完成分类的垃圾实现了分类转运、分类处置。另一方面着力抓好垃圾分类文明习惯重塑,坚持多点发力,通过配备分类指导员,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桶边邻指导”志愿服务等方式,加强现场指导提高投放准确率;同时统筹运用建章立制、宣传教育、公众参与、示范引领等方式,今年以来共开展“社区微宣传”活动163场、“课堂微宣讲”活动84场、公众委员参与垃圾分类活动32场、“秦分类”品牌志愿者团队活动16场,“桶边邻指导”397次,不断促进群众对于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