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源头投放 实现分类收集全覆盖——万余收集点遍布各小区 够用吗?
编者按
南京步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已经整整一年。一年来,南京瞄准源头分类、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置等“全链条”发力,垃圾分类成效显著:日分出厨余垃圾量较全面分类前增加11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9%。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在亮出一年“成绩单”时坦言,前期垃圾分类工作只是做到了普及、推开,仍存许多问题。究竟还有哪些问题?又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垃圾分类1周年”系列报道,探寻南京垃圾分类中各个环节的成功和不足。
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南京这一垃圾分类模式下,分类收集点的建设完善是必要前提。来自市城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一、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10202个。如此规模的收集点,满足南京垃圾分类投放需求了吗?
部分小区收集点仍然“落地难”
雨花台区翠岛花城小区是我市首批64个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小区之一。为推动垃圾分类,小区先后沿着围墙建成了5个环保屋,考虑到小区中心位置居民距离环保屋较远,又增加了部分流动垃圾收集点。一年来,垃圾分类在该小区推进得有声有色。
相隔不远的仁恒翠竹园小区,与翠岛花城规模差不多,但目前只有一个垃圾收集点成功落地。“按照《南京市城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导则》,单个一类收集点服务范围宜为300—500户;单个二类收集点的服务范围不宜超出200户。我们小区至少还须配建5个左右的收集点,可就是迟迟落不了地。”小区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一年来,收集点建在哪里,业主们一直争吵不休。前不久,小区终于公布了收集点规划建设点位,未曾想到,部分反对的业主挨家挨户敲门,收集“持反对意见”的业主签名,以期待反对票数超过一定数量后推翻这一规划。因收集点迟迟建不了,目前该小区只能采取流动收集的办法。
兴隆街道一小区按照投放需求应建成3个收集点,但目前只建成了两处。建邺区垃分办负责人于雪峰介绍,该区369个小区已累计建成1046个一、二级收集点,还有27个点位采取的规范化桶点(按照分类投放需求放置四分类桶),3个点位进行流动收集。
位于城东的天泓山庄小区按照“导则”需配建5个收集点,目前只建成一个。栖霞区垃分办负责人张峰告诉记者,该区384个小区已累计建成并投用841个一、二类收集点,尚有87个点规范化桶点和11个流动收集点。
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介绍,截至目前,因“落地难”,全市尚有333个小区采取车辆流动收集方式,103个小区设置了184个临时规范化桶点。
推动“应建尽建”,各区各显神通
“落地难”或因“邻避效应”,或因空间有限。
“一旦收集点落了地,就相当于一个小型垃圾中转站,不仅对环境产生影响,也破坏了小区既有绿化。”在仁恒翠竹园收集点建设征求意见过程中,不少业主表达了这一观点。
“‘邻避效应’几乎是每一个小区垃圾亭房建设过程中绕不过的坎,好在可以做通业主工作。但一些老旧小区空间实在太有限了。”张峰举例说,迈皋桥街道十字街小区,围墙与单元门之间的距离不足2米,楼幢间的距离亦是如此,无法找到收集点“生根”之处,设置规范化桶点是唯一选择。
破解“落地难”,推动万余收集点建成,各区可谓用足了心思——
玄武区在汇文里、如意里、碑亭巷等老旧小区内,否定了标准版的亭房建设思路,实行一小区一方案,让一个个“迷你版”分类收集亭落了地;秦淮区现存最大的棚户区双塘街道高岗里社区,通过流动收集的方式实现垃圾不落地;栖霞区通过加装“智能桶盖”,探索解决老旧小区规范化桶点管理的难题,以推动精准分类……
在六合区,率先探索的“新开发商品房必须同步规划建设收集点”已覆盖14个项目。记者探访该区新开发项目的沙盘现场看到,收集点的规划设计均同步进行了公示。“通过强化‘规划先行’,不仅可以避免垃圾分类收集点补建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也将变政府单方面行为为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在居民知情权获得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分类收集点落地难的困境得以彻底解决。”六合区垃分办负责人毛金粟表示。
维护运营好将是重要考验
“规范化临时桶点设置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努力做通业主工作。”于雪峰告诉记者,推动垃圾收集点“应建尽建”是他们下一阶段的攻坚目标。
张峰也表示,他们正在对尚未建成亭或房的点位进行梳理,“有空间建设的将致力于做通业主工作让收集点落地,对于无空间建设的小区,在规范化桶点的垃圾桶上加装智能桶盖,提升管理效能。”
市城管局设施建设处副处长朱亚楠介绍,全市垃圾收集点的建设目前已进入扫尾攻坚阶段,接下来将重点推动新建和在建项目收集点的配建以及部分既有小区收集点的补建。
“2020年8月市垃分办出台《南京市城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导则》明确,规划部门分规划条件出具、规划审查、规划核实三个阶段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新建小区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避免建成后补建垃圾分类收集点的难题,在建小区,则必须在小区交付前完成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建工作。”朱亚楠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多区域新建商品房项目正按照这一要求推动。对于部分既有小区收集点数量不足的问题,将由街道会同社区、物业、小区业主根据小区具体情况,进行选址、研究方案,经业主表决同意后,再行补建。
“大规模建成超万垃圾收集点,凸显南京推动垃圾源头规范分类的魄力和决心,而如何维护运营好这些垃圾收集点,则是对城市‘精管善治’的重要考验。”一位业内专家表示。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