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 > 资讯速递

    从世界走向这里,从这里走向世界
    南京金洽会,36载接力打造开放高地
    发布时间:2025-09-22 15:30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金桂飘香时节,南京再度向世界张开双臂。9月23日,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下文简称“金洽会”)即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开幕式。

    金洽会,是南京扩大开放、拥抱全球的重要窗口,也是企业切入南京产业链、拥抱发展机遇的高能级平台。1990年首办,今年的金洽会是第36届。

    36年春华秋实,随着城市营商环境日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外资企业在宁蓬勃发展,金洽会见证一批外资项目开枝散叶,不断升级。

    “金字招牌”汇聚“全球顶流”

    秋意渐浓,但位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塞拉尼斯工厂内却热火朝天。“我们的改性复合工程材料装置于本月进入试生产阶段,液晶聚合物装置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中。这些新项目都专注于高性能工程材料!”塞拉尼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庆丽说。

    2002年,世界化工巨头塞拉尼斯正式与南京化工园(现在的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签订入园协议,投资建设在华首家独资工厂。多年来,塞拉尼斯积极参与金洽会,并在2023年金洽会上签约成立了塞拉尼斯(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至今,塞拉尼斯在南京已累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

    作为南京举办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型经贸交流活动,30多年来,金洽会引进了南京大部分的合同外资和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成为南京面向全球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在2024年金洽会上,48个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完成签约,投资额达677亿元,项目涵盖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集成电路、新医药和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等南京优势产业链领域,具有重点产业集聚度高、先进制造业项目突出、总部类项目特色显著的特点。

    新项目的涌入,延续了跨国企业投资南京的一贯轨迹。

    纵观多家大型跨国企业在南京的发展历程,大多以设立销售网点开拓市场,后扩大投资规模,建设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与城市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将区域性研发中心、功能型总部乃至中国总部落户南京……

    在博西家电中国总部大楼一楼展厅,高科技魅力扑面而来:冰箱装上灵敏的“电子鼻”,实时监测食物气味;点击开始键,解冻仓就自动解冻并估算时间,支持远程操控;烤箱配备耐高温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烘焙过程……

    “自1997年来到南京,从研发端到生产、销售、售后,我们在南京已进行了全价值链的投入。”博西家用电器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宋凛冰介绍。2020年,博西家电投资4亿元、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新研发中心启用,去年6月,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同时博西家电全球研发中心和中国家电人才中心也都在南京揭牌,这意味着博西将利用南京的研发力量服务全球市场。

    宋凛冰说:“金洽会是优质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我们深化本地合作,寻找国内合作伙伴。我们希望能更好利用这个平台,寻找志同道合的企业,一起把南京打造成‘创新中心’。”

    南京强大的产业集聚力,成为跨国企业倚重的战略要地和创新策源地。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的选择也印证着这一点——从2007年成立霍尼韦尔传感控制(中国)有限公司,到在2016年、2017年、2020年的金洽会上三次加码,霍尼韦尔将区域总部和创新研发中心落在南京。

    “持续追加投资的重要原因是,南京和周边地区有强大的工业配套能力,短时间内就能找到一大批质量价格有竞争力、响应及时的供应商。”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说。如今,霍尼韦尔已不仅是南京的“客商”,更是融入本地创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钳工徐进在霍尼韦尔航空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工厂工作了18年,从普通员工,到深入参与新产品开发和试生产的霍尼韦尔工匠大赛第一名,他见证着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引入,在岗位上的每一次进步也都与企业、城市发展同频。

    南京这片热土,既托举企业的创新突破,也滋养着每一位奋斗者的成长梦想。

    “招商伙伴”赋能“南京服务”

    2023年初,中欧班列(江苏号)南京—阿拉木图LG专列顺利开行。这趟班列满载100个标准集装箱,搭载南京LG生产的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服务哈萨克斯坦民生消费。这是南京中欧班列为重点外贸企业提供的定制化服务。

    2024年南京中欧班列共开行389列,同比增长5%。越来越多的“南京制造”正搭乘中欧班列通达亚欧大陆。

    据金陵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南京机电产品出口总值达954.4亿元,同比增长7.8%,占南京市出口总值的52.2%。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南京借助中欧班列等通道优势和精细化服务,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不懈努力。

    去年12月,LG新能源株式会社正式官宣LG新能源中国总部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LG集团在南京经开区布局的第10家公司。

    自1995年至今,LG集团已在南京累计投资超80亿美元,总用工人数近3万人。带动40余家配套企业协同发展,2023年南京LG产业链企业产值合计超1300亿元。30年来,双方携手深入合作,LG集团依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共享发展机遇,也促成南京经开区的成长壮大,成就一段韩资企业扎根南京的投资佳话。

    “LG新能源将依托南京市优质资源和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南京乃至中国的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LG新能源中国区总裁崔智雄表示。

    时光流转中的坚定友情与双向奔赴,推动企业从“投资者”成为“招商伙伴”,主动融入南京的产业升级与变革,助力南京链接全球资源。

    巴斯夫在南京的布局是中德经贸合作中的标杆之一:2000年,巴斯夫与中国石化签署协议,共同投资建设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一体化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017年,巴斯夫在南京建成了采用酶法生物催化工艺的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装置;同年,扬巴公司宣布启动新增3万吨/年的丙酸产能项目;2022年,巴斯夫中国数字化中心在南京宣布成立,旨在为中国市场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巴斯夫在大中华区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在2024年的南京金洽会上,巴斯夫中国数字化中心成为第一批南京市“全球数字服务商”。

    “全球数字服务商计划”通过集聚全球数字服务商资源,发挥其在内外联通、数字赋能、资源整合、全球运营等方面的作用,塑造开放、创新、国际化的“南京服务”品牌。

    从化工巨头到数字服务商,巴斯夫与南京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展现着南京对外资的吸引力正迈向更高能级。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并指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目前,南京正构建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数字贸易服务标准和规则。今年年初,南京市政府发布《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10条举措中有强化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应用场景保障等4条举措,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支撑。

    本届金洽会即将发布南京市“全球数字服务商”(第二批)、《中国金融数据能力发展指数》、南京市科技创新成果案例、南京市城市机会清单等一批创新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展示南京在数字贸易、科创金融等领域的实践成果,更体现了南京从“政策开放”到“制度开放”,从“要素吸引”到“生态赋能”的高水平转变。

    “人情味儿”遇见“国际范儿”

    “‘苏超’的氛围很好,而且很独特。”“真是太令人兴奋了,在这里能感受到一种团队精神。”“太激动了,我拿着旗帜为我们的南京队加油助威!”

    8月17日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南京队与盐城队比赛迎来“国际助威团”。一批不同发色与肤色的跨国企业友人在球场和第二现场感受“苏超”快乐与城市魅力,与南京市民一起为南京加油呐喊。

    “我们开展的业务从南京出发,面向全球。任何能让南京充满吸引力、变得更出色的因素,都能帮助我们在这里拓展业务、发展公司。”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睿史博士说。

    当商业合作落地生根,关于这座城市的生活点滴也变得可感可触。

    德式甜品店、英式酒吧、意式餐厅、南洋小馆……鼓楼南秀村社区汇聚着世界各地的人间烟火,这里坐落着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曾是南京最早的外国人聚集地之一。

    上海路的云中食品店是29年前一对德国南大留学生情侣创办的。这里的甜品喷香浓郁、外观朴实,经典德式口味不仅吸引了许多惦记着家乡味的留学生,也是很多南京孩子誓要“吃到它倒闭”的童年记忆。如今,两位创始人已经定居南京,还在南京另一个外国人聚集地——仙林大学城开了一家分店。

    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人文温度,让来自世界的他们找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但真正的国际化不仅是街头巷尾的温情互动,更要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前不久,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构建数字贸易纠纷调解新模式”入选。

    针对线下调解的会商、取证与执行难题,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推动设立数字贸易调解机构,创新引入国际通行的公证“预防性”司法机制,通过探索“数字存证+公证增信”路径,在充分尊重调解各方意思自治和保密要求的前提下,以在线化方式、数字化手段,运用国际公证规则推进争端解决。

    自2023年国际数字贸易与金融调解中心试运行以来,已与90多家国内外机构建立合作,累计调解国际数字贸易纠纷500余件,服务范围覆盖国内7个省市和海外30个国家或地区,涉及金额超14亿元。

    这套机制不仅提升了南京的国际数字贸易纠纷处理能力,也成为吸引外资、增强国际信任的重要元素。

    上个月,南京江北新区创新药研发公司应世生物宣布完成超3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应世生物创立于2018年,是一家处于临床后期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研发国际水准的全球创新药物,解决由肿瘤防御系统引发新出现的治疗耐药性。

    “对创业公司来说,业务和资金一直在赛跑。选择南京是因为这里人才储备丰富,政府也积极帮助我们引荐投资人、争取银行信贷。”应世生物相关负责人黄屹说。

    公司建立了南京、上海、北京和深圳团队,拥有跨中国、美国、加拿大的高水平转化医学与临床开发团队。黄屹认为,南京最大的特点是有人情味。“政府工作人员和我们的聊天总是很深入、专业,甚至会关心我们的衣食住行。”

    南京,既有市井烟火的温情,也有与国际接轨的视野。从世界来到这里的人,能够找到归属,茁壮成长,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人,也正策马扬鞭,乘风破浪。

    这个金秋,南京从金洽会再度出发,期待与全球伙伴再度携手,为开放发展播撒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