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 > 成果展示
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金洽会”)将于9月23日开幕。开幕式上将重点发布“城市焕新·共筑精彩”——2025南京市城市机会清单。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要让空间与产业共生共荣。近日,记者深入探访多个项目点位,解码南京因地制宜的“焕新密码”。
老车站“数字重生” 激活健康产业新引擎
青砖黑瓦、红墙平顶、亮橘色楼梯、透明玻璃连廊……漫步在金运·金智里数智健康创新园内,一座座造型别致、色彩各异的建筑,勾勒出汉中路边一处新空间。
汉中路278号,这里曾是承载无数南京人出行记忆的汉中门长途客运站。自2014年车站功能整体转移到南京南站后,遗存场站长时间未得到高效利用,这片黄金地段一度陷入“沉睡”。
江苏金陵交运集团副总裁崔志波告诉记者,2022年5月,集团抓住南京城市更新契机,开始对现有建筑、环境实施改造提升,对遗存车站功能进行改造优化重塑。依托定位目标和业态规划,园区明确了以医疗信息、数智健康、远程医疗、医药电商为主导产业。
同时,园区保留了工业厂房、老车站建筑结构元素,呈现出兼具潮流感与历史厚重感的空间形态。如今,这里吸引了远程医疗平台、医药电商企业及健康管理机构入驻,配套的健身中心、健康餐饮与文创市集更是成为周边市民的“活力磁场”。
“这里是健康产业园,跟我们中医的品牌比较匹配,而且园区对我们的扶持力度也很大。”大介健康运营主任王洪霞分享了选择入驻的原因,“周边有三甲医院和医科类高等院校,给了我们很大的资源便利和区位优势。”
破解“危旧房”难题 绘就幸福民生新图景
位于南京秦淮区朝天宫街道的石榴新村,是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个居住类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前不久,这里迎来了一批原地回迁居民入住新家。
眼前的现代化新小区,让人很难想象它过去的模样——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石榴新村,密密麻麻挤着约1500名住户,以前这里门挨门、楼挤楼,被当地居民无奈地戏称为“握手楼”“一线天”。2020年,南京将石榴新村列为城市更新首个安全消险试点,探索“原地重建、回迁安置”为主,“异地置换、货币回购、优先购买原地商用房屋”相结合的新路径。
老旧小区拆除重建,费用谁来承担?“政府贴一点,居民掏一点,企业担一点。”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南京越城集团副总经理陶莹介绍道,石榴新村全都是D级险房,建设成本按照市、区财政和产权人3:3:4的比例分摊,居民承担建设费用的40%。据了解,项目于2020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签约,在45天签约奖励期内,签约率达97%。
通过共商共建机制,让居民成为城市焕新的“主角”。如今步入小区,浅灰色石材与铝板勾勒的现代建筑立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6栋楼整齐排列,无障碍坡道、智能安防系统、太阳能等设施一应俱全。
旧厂房“基因重组” 打造未来城市客厅
傍晚的瑞金里REPARK,既有附近居民排队买卤菜的烟火气,也有智慧医疗企业灯火通明的创新活力。曾经老旧的南京友谊服装厂,摇身变成烟火气与潮流并存的社区商业综合体。
“项目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复和更新,总建筑面积约1.67万平方米,由5栋建筑围合而成,兼有沿街门面和中心庭院。”瑞金里REPARK负责人、南京新创城市更新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慧芳介绍道,瑞金里REPARK的建设周期很短,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了项目的更新改造和招商运营。“建设招商同步跑,如今招商入驻率已经达到90%。”
作为2024年南京城市更新实施项目之一,瑞金里通过业态调整、街区风貌、产业集聚、公共空间改造等,在空间重构和产业内核的融合上进行创新。
“这里不仅引入智慧医疗产业生态,集聚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还将‘街区文化’融入‘产业空间’,集商业、产业、文化和休闲于一体,想要打造一个既有人文关怀又有产业内涵的创新型活力园区。”丁慧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