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持续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昔日生态疮疤 今成山顶公园
发布时间:2025-10-28“你看这满山青翠、绿树成荫,数年前还是光秃秃的石头山。”10月下旬,在南京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山顶公园,企业副总经理罗栋感慨道。记者了解到,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全市正常开采的6家固体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其中5家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南京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矿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青山社区,开采于20世纪70年代。记者沿着彩色步道直抵山顶公园,居高临下,眼前一个巨大的采矿带呈现在眼前。“过去采矿比较粗犷,不仅两侧山体被开挖得满目疮痍,山谷间开挖和石料拖运也是粉尘漫天。”罗栋表示,2017年以来,企业以“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开启了动态修复模式。企业采用自上而下的降坡刷坡开采方式,即水平分层开采,每层台阶高度15米,从源头消除地质灾害;在坡面上,创新性铺上柔性植生袋、岩石坡锚固钢筋网,用团粒喷播植被恢复等技术进行绿化修复。
几年下来,企业投资8000多万元,不仅恢复了边坡生态,还打造了一条1300米登山彩虹步道和山顶老虎洞公园。“这里有50种以上的观赏花木和果树,乔木3万余棵、灌木5万余棵,集景观带、花海、果林于一体,四季皆景。”罗栋表示,老虎洞曾因“虎洞明曦”入列金陵四十八景。此次生态修复,还在山顶重建历史遗址“虎崖阁”。
再造青山为企业和周边村落创造了一处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按照每亩林地年碳汇量0.5吨测算,矿山绿化每年可中和二氧化碳180吨。
在还绿于山的同时,南京中联水泥还融合物联网、数字化、5G通讯等新技术,建设智能矿山,打造“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两个系统”,具备无人机巡航、电子围栏、智能监控等多种功能。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了矿区生产清洁化,矿区开采产生的土石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在规划引领下,南京在采固体矿山均在发生深刻转型。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紧邻栖霞山风景区,矿区实现了废水、尾矿、矸石无排放综合利用,建成了首座无地表破坏、无尾矿库、无废石场、无废水排放的矿山;南京梅山矿业将磨选后的湿尾矿全部作为产品销售,每年创收逾4500万元,真正实现了资源“吃干榨净”。
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地矿处了解到,近年来,该局持续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编制《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对全市资源开发与保护、绿色矿业发展格局、矿地融合发展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规划,助力矿区向绿色转型。规划资源部门将通过常态化的管控与引导,持续构建“矿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矿山生态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