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专场对接会上,我市一批“钢铁新农人”集中显身手

“火眼金睛”识熟果 自动采摘不伤花

发布时间:2025-10-21

果园里,机器人精准采摘葡萄、苹果、梨等果实;大棚中,机械臂温柔地为草莓、番茄等娇嫩水果“梳妆”;菊田里,智能装备高效采收茶用菊……近日,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的农业机器人校地专场对接会上,一批从实验室走出来的“钢铁新农人”集中亮相,以硬核科技实力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智慧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展示区,果园智能采收机器人的“身影”格外吸睛。它配备两组机械臂,搭载先进的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在果园复杂环境中灵活穿梭、精准识别果实成熟度,实现果实自动化采摘。

“我们基于一系列算法构建了果园专用数据集,优化遮挡、光照及近色背景干扰下的实时检测能力,让机器人的识别准确率超过九成,在梨、苹果、葡萄等标准化果园场景应用中,实现高效无损自动化采收。”南农大工学院副院长、项目团队负责人薛金林教授介绍。

旁边的双臂番茄采摘机器人同样“身手不凡”。在番茄种植园里,这个“钢铁侠”稳步前行,双机械臂协同作业,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算法,精准定位成熟番茄,完成采摘、分拣等一系列动作。“以往番茄采摘依赖人工,耗时耗力且难以保证采摘标准,这款机器人让番茄采摘实现了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现场技术人员介绍。

田间试验表明,机器人单臂平均采摘效率达5.2/个,机器人整机采摘效率达16个—18/分钟。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团队创新设计了多层真空吸盘旋转末端执行器,能够结合果实表面曲率形态感知动态调节吸附曲面,提高采摘成功率,避免采摘过程中的果实表皮和植株茎秆损伤。

草莓采摘同样也有“智能助手”。在现场,一台配备柔性机械臂的设施草莓采摘机器人,正模拟着田间采摘动作,吸引众人目光。它能精准识别成熟草莓,通过仿生末端执行器“温柔”采摘,解决了人工采摘效率低、草莓易损伤的难题。“我们运用深度学习、机器人操作系统通信等先进技术,准确划分草莓成熟度等级,利用果梗关键点技术定位采摘点,实现草莓的精准识别和定位,完成草莓选择性采收。”该项目研发人员向大家介绍。

此外,针对名优茶用菊——金丝皇菊设计的一款双足履带间隙可调的金丝皇菊采摘机器人,同样展现不俗实力。据介绍,它特有的间隙调节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地形,实现高精度位移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并采用包络式末端执行器,提高采摘成功率,降低花丝损伤。

不仅有果园里的“高效采收战队”,更有田间作业的“多面手”,设施园艺分布式电驱多功能移动作业机器人便是其中佼佼者。

病虫害防治领域,3WZ-600型果园风送施药机器人展现出“精准作战”能力;电驱导航式大蒜智能播种机,可完成高精度取种、精量播种,解决了大蒜播种机智能化水平低、漏播不易发现等问题……在南京农业大学校园里,多款农业机器人集中亮相,让本次专场对接会如同一场现代农业科技的“盛宴”。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南京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今年3月成立的南京市机器人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正举全市之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加速起势,牵头组织本次农业机器人专场对接会便是重点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