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72.15公里,南京持续打通断头路

变“痛”为“通”,铺就民生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5-09-05

直线距离数百米,却需绕行数公里,这是许多断头路带给市民的现实阻隔,也成为影响区域融合的“拦路虎”。从2018年实施断头路建设计划以来,我市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一条条跨区断头路变身民生幸福路,一处处分隔带串成区域发展轴。

断头路贯通,雨花“两桥”迈上“快速路”

日前,雨花台区“两桥”片区晓村和苑居民林先生出门上班,开车进入雨航大道后,左转沿数字大道西进,十多分钟就抵达5公里外位于河西江东中路的单位。

“以前可不是这样。”林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的龙翔路(数字大道前身)规格不高,向西在七彩星城附近变成乡村路,向东止于西春路。由于绕城路下的西春路涵洞狭窄,每天拥挤不堪,要前往软件大道才能西行去河西。

变化始于2017年。当年,龙翔大道启动建设,向西依托龙西互通对接江山大街,向东穿过铁心桥大街、花神大道,对接宏运大道。在先期开通地面部分后,2021年,随着油坊桥互通开通,龙翔大道更名为数字大道全线贯通,实现河西新城、“两桥”片区、软件谷片区与南站片区的一路直达。与此同时,机场二通道雨花段(雨航大道)也全面通车,这两条十字相交断头路的建设,突破了数十年里铁路、河流、绕城公路等的制约,如同打通“任督二脉”,加速了“两桥”片区与河西、秦淮、江宁等地的对接,也拉开了雨核大发展的序幕。

今年元旦,机场二通道边的雨花城市公园全面开放;5月1日,数字大道边的雨花数据线公园开放。两座公园无缝衔接,串联起雨核片区的居住、商业、学校、医院、办公等空间。

沿着数据线公园空中廊桥行走,数字大道上车流穿梭,两侧高楼林立,学校、商场、医院纷纷进驻。散步的市民周师傅感慨,以前住在这里像远郊,正是这些主干路的贯通,让“两桥”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拉近了他们与河西、主城的距离。

7年之功,南京打通72.15公里断头路

跨区断头路的形成,往往成因复杂,成为阻碍区域互联互通的“最后一公里”和难啃的“硬骨头”。断头路的存在,割裂了城市路网,也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负担。

例如,文枢西路一头连着栖霞仙林,一头连着玄武徐庄,但由于铁路阻隔长期不互通。“最多300米,开车就是一脚油门的事。但是过去要从仙林大道绕行,多花十多分钟。如果遇到早高峰堵车,耗时更长。”铁路东侧仙居华庭居民郑先生告诉记者,2023年道路建成通车后,前往徐庄方向又快又方便。

2018年,我市印发《南京主城跨行政区断头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根据计划,三年内将开工建设51个跨区断头路项目,涉及30条道路。此后,断头路项目建设也连续多年被列入市级民生实事。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跨区断头路项目普遍面临涉铁、涉高速、征收拆迁、用地及文保等重点难点问题,工程建设外部制约因素多、协调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如绿都大道、梅苑南路等涉及上跨秦淮新河,文枢西路涉及下穿铁路,灵山北路涉及明外郭土城头。

我市以市建委牵头统筹,协同规划资源、交通、文保、属地政府等部门(单位),在不同的堵点、难点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协调力度,全力以赴持续推进工程建设。

2023年底,绿都大道通车;2024年,东麒路北延半幅通车……根据市建委统计,截至2024年底,南京共打通尧红路、规二路等41个跨区断头路项目,道路建成里程累计达72.15公里。

变“痛”为“通”,全力冲刺10个收尾项目

随着南京市“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经六纬十”主干路网的构建完善,主城路网建设从增量新建转入路网织补与完善结构为主。近年来,南京一批断头路的通车,完成了对路网的织补,提升了城市交通品质。

记者了解到,跨区断头路项目还有10个在扫尾,包括对接南部新城的天印大道北延段、对接仙林汇通路的东麒路北延剩余半幅段、对接城西干道高架的机场二通道绕城以北段。

根据市建委公布的信息,截至8月底,机场二通道(绕城以北段)隧道剩余段桩基已完成,东麒路北延继续推进高压线迁改、路基施工等;338省道板桥段(扬子江大道雨花段)汪海码头段路基灰土填筑完成80%、九号路跨线桥主路已完成……

在凤信路以北,机场二通道正在实施尤家凹山体隧道施工。施工单位中建三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绕城以北段(软件大道至凤信路)总长1.2公里,此前已完成山南隧道与山北高架及地面段。目前,工人边开挖山体土方,边绑扎钢筋浇筑隧道,计划年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实现项目贯通。而该路计划明年6月通车,届时,城西干道车辆可利用机场二通道分流,雨花台区北部车辆也可汇入河西与城西干道。

“痛则不通”,在打通断头路的后半程,南京将加大攻坚力度,把“痛点”变“通点”,让市民的出行路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