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对接”架起创业“彩虹桥” 南京多向发力助创业者跨越资源鸿沟​

发布时间:2025-03-31

近日,南京北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由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独家投资。签约仪式上,公司总经理徐晨鑫感慨:“如果不是选择了南京,北新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这么好的发展。”

这一幕正是南京以“五对接”政策体系托举创业梦想的生动缩影。

从秦淮河畔的科技园区到紫金山下的创新工场,我市正以“政策、场地、资金、服务、导师”五大维度的精准对接,为创业者搭建起一座跨越资源鸿沟的“彩虹桥”。

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破解创业“生存关”

在江宁区一处联合办公空间里,创业者张先生正在笔记本电脑上快速填写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表。11天后,一笔30万元的贷款便打入了他的公司账户。“过去自己跑银行、找担保至少要个把月,现在通过人社网办大厅线上就能完成申报和发放流程。”他感叹道。这背后,是南京“政策+资金”双轮驱动的精准发力。

“宁创”政策体系如同一张细密的网,覆盖创业者从落户安居到融资扩张的全周期。徐晨鑫对此深有体会。2019年底,他结束英国学业回国创业,选择巡检机器人赛道创业。正当他为创业初期的租赁研发场地和采购设备资金发愁时,市人社局推送的 “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申报通知让他看到了希望。通过线上提交材料、专家评审,他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项目获得了10万元启动资金。

如今,南京进一步整合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担保机构资源,推出“青年创业金融服务联合体”,实现“见贷即担”和快速审批。数据显示,目前已累计培育出3家独角兽企业和357家高新技术企业。  

资金链的延伸更显前瞻性。从初期10万元—50万元的项目资助,到成长期最高300万元的接力投资,南京以“投、贷、担、补”模式为创业者搭建阶梯。南京德克威尔自动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林回忆:“2017年拿到30万元资助时,我们连生产线都租不起;2023年国有资本追加投资后,我们研发的工业总线模块直接对标国际顶尖水平。”每月举办的投融资对接会上,投资人与创业者围桌而坐,一位风投经理评价:“南京的项目既有技术优势,又有政策护航,是真正的潜力股。”

生态与服务:资源集成,激活创新“微循环”

在浦口区南京紫峰研创中心,德克威尔的研发团队正围坐在智能会议桌前,讨论新一代工业总线模块的迭代方案。杨林轻点屏幕,调出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得益于浦口开发区与高校共建的产学研平台,我们的总线协议研发周期缩短了40%。”这家从居民楼走出的工控企业,如今已拥有千平级标准化厂房,其成长轨迹正是南京创业载体紧密联动的生动注脚。

从2016年在明发新城中心租商品房办公起步,到2018年入驻创展大厦700平方米办公区,再到2021年搬迁至紫峰研创中心,德克威尔每一次空间升级都伴随着政策资源的精准匹配。“第一次搬进科创广场时,园区不仅提供3年免租的创业工位,还主动对接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的专家团队。”杨林回忆,正是“创业载体+高校资源+产业资本”三维联动,让他们逆势突破千万元营收。

南京深谙创业生态的“土壤法则”。全市布局的创业载体如同精密齿轮,既有国家级园区的专业化服务,也有高校孵化器的学术资源,更有产业聚集区的协同效应。在位于雨花台区的软件谷,一家半导体初创企业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产品迭代,创始人坦言:“隔壁楼就是芯片测试实验室,斜对面是投资机构办公室,这种‘百米生态圈’让效率翻倍。”

服务触角更延伸至细微处。江北新区一场“创业问诊”活动中,导师团为生物医药企业梳理专利布局;鼓楼区“未来企业家”训练营里,“95后”创业者学习股权分配技巧。“过去单打独斗,现在感觉身后站着整个‘创业集团军’。”一位软件信息行业创业者在参加“创聚金陵”创业助推园区行活动后感慨。  

创新与传承:薪火相传,培育“创新基因”

3月发布的“创聚金陵”活动月历,公布了创业服务二维码,创业者可以24小时随时扫码留言咨询创业相关问题。而在二维码的背后,53名导师组成的“智囊团”已“到岗上任”,成为南京创业生态中最独特的风景。他们中有企业高管、法律专家、科研学者等,用实战经验为创业者扫雷避坑。

当德克威尔遭遇技术瓶颈时,导师团中的自动化专家带领团队攻克总线协议难题;当风语智能急需财税辅导时,财务专家及时对接解决问题。“导师不仅教我们‘怎么活’,更教我们‘活得好’。”一位创业者总结道。

昔日受助者顾卫钢,如今正以“创业大师兄”的身份指导新一代创业者;嘉宾季书涵在“青创者说”节目中分享经验时,电视机前坐着的正是和他当年一样存在困惑的在校生。

这种传承正在悄然凝聚成导师引航的创业火种。为更好扶持初创项目发展,我市自2018年开始,积极吸纳引聚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各类优势资源,持续为创业者提供市场规划、融资对接、运营管理等创业指导服务,逐步建立起专业化、多元化、全周期服务的创业导师团队。今年,我市再次优化完善创业导师队伍,组建创业陪跑导师团,旨在进一步提高创业服务精准度与实效性,通过“全程陪伴+动态响应+精准对接”服务机制,加速推动优质创业项目落地成长。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培育企业,更要培育一种‘创新基因’。”当经验与资源在代际间流动,南京的创业之火便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