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参与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4-05-23近年来,南京市不断完善体育配套设施,补短板、提品质,不断完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截至目前,江苏发布了六批体育服务综合体认定名单,我市悦动·新门西产业园、水木秦淮艺术公园等12家入选。根据《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将新建改建体育公园25个、灯光球场200个,新增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10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2平方米。其中,2023年一年就新改建了5个体育公园、124公里步道、41个灯光球场,让市民在“家门口”健身运动更方便。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参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35.5%)
B、女(64.5%)
2、您的年龄:
A、18-22岁(8.1%)
B、23-35岁(53.2%)
C、36-59岁(38.7%)
D、60岁及以上(0.0%)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3.2%)
B、中专、初中(11.3%)
C、大专、高中(27.4%)
D、本科及以上(58.1%)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4.8%)
B、企业(46.8%)
C、学校、研究机构(4.8%)
D、政府及事业单位(24.2%)
E、自主创业(11.3%)
F、自由职业(8.1%)
5、您或家人是否经常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A、是(71.0%)
B、否(29.0%)
6、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体育健身活动相关信息(多选):
A、互联网(69.9%)
B、广播电视(62.9%)
C、报刊杂志(35.5%)
D、学校、单位宣传(40.3%)
E、社区宣传(29.0%)
F、亲戚朋友同事(18.4%)
G、不了解(3.2%)
7、您通常参与哪种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多选):
A、跑步、散步(61.3%)
B、游泳(32.3%)
C、健身操、舞蹈(35.5%)
D、球类运动(27.4%)
E、瑜伽、太极(8.1%)
8、您每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是?
A、1次及以下(21.0%)
B、2-3次(61.3%)
C、4-5次(16.1%)
D、6次及以上(1.6%)
9、您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多选):
A、提高自身免疫力(58.1%)
B、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64.5%)
C、释放生活和工作的压力(51.6%)
D、增加社交活动内容和范围(38.7%)
E、减肥塑形(32.3%)
10、如果您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主要原因是(多选):
A、学习或工作太忙,没时间(58.1%)
B、缺乏合适的设施或场地(62.9%)
C、想运动但找不到同伴(29.0%)
D、缺乏专业指导(40.3%)
E、经济条件限制(25.8%)
F、不喜欢运动(3.2%)
11、您通常在哪里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多选):
A、城乡健身步道(53.2%)
B、户外运动场地(62.9%)
C、公共体育场馆(41.9%)
D、营业性健身场所(22.6%)
E、学校或单位体育场地(19.4%)
F、居家健身(17.7%)
12、您所在的社区有哪些体育服务(多选):
A、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59.7%)
B、群众性健身组织(66.1%)
C、健身指导员指导(30.6%)
D、政府购买服务(8.1%)
13、您是否满意目前社区或周边地区的体育健身设施条件?
A、非常满意(6.5%)
B、比较满意(46.8%)
C、基本满意(24.2%)
D、不太满意(17.7%)
E、不满意(4.8%)
14、您参加过哪些体育赛事活动(多选):
A、省、市、县级(协会)的体育赛事活动(21.0%)
B、工作单位组织的体育赛事活动(46.8%)
C、街道、乡镇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33.9%)
D、社区、村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29.0%)
E、其他形式体育赛事活动(27.4%)
F、没有参加(21.0%)
15、在您看来,应该如何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多选):
A、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45.2%)
B、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56.5%)
C、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9.7%)
D、推广体育健身知识,提高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48.4%)
E、举办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41.9%)
F、加强体育产业的科技创新,推动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29.0%)
G、优化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鼓励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32.3%)
H、加强体育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体育理念和技术(11.3%)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248人,其中男性88人(35.5%),女性160人(64.5%)。接受教育情况:144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58.1%,其余104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41.9%。年龄情况:18-22岁20人(8.1%),23-35岁132人(53.2%),36-59岁96人(38.7%),60岁及以上0人(0.0%)。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12人(4.8%),企业116人(46.8%),学校及研究机构12人(4.8%),政府及事业单位60人(24.2%),自主创业28人(11.3%),自由职业20人(8.1%)。
参与调查的248人中,71.0%的参与调查者或其家人经常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显示出较高的参与热情。在了解体育健身活动信息的渠道上,互联网(69.9%)、广播电视(62.9%)和学校、单位宣传(40.3%)是参与调查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从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类型来看,跑步、散步(61.3%)最受欢迎,其次是健身操、舞蹈(35.5%)和游泳(32.3%)等。从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来看,每周参与频率为2-3次的参与调查者占比最高,达61.3%。
从调查结果来看,参与调查者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包括养成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64.5%)、提高自身免疫力(58.1%)以及释放生活和工作压力(51.6%)。而参与调查者不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缺乏合适的设施或场地(62.9%)、学习或工作繁忙(58.1%)、缺乏专业指导(40.3%)、想运动但找不到同伴(29.0%)和经济条件限制(25.8%)等方面。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选择上,户外运动场地(62.9%)、城乡健身步道(53.2%)和公共体育场馆(41.9%)最受欢迎。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所在社区提供的体育服务主要包括群众性健身组织(66.1%)、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59.7%)、健身指导员指导(30.6%)以及政府购买服务(8.1%)。对于社区或周边地区的体育健身设施条件,满意度为77.5%,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占6.5%。在参与体育赛事活动方面,工作单位组织的体育赛事活动(46.8%),街道、乡镇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33.9%)和社区、村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29.0%)是参与调查者参与较多的赛事类型。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9.7%);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56.5%);推广体育健身知识,提高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48.4%);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和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45.2%);举办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41.9%)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融合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是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融合不仅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赛,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增加地方经济收入,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基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不仅可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让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体育健身服务,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第三,推广体育健身知识,提高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是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关键。通过推广体育健身知识,不仅可以让居民更加了解体育健身的重要性、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提高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网上调查:南京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参与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