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2947031/2024-17665 信息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宁政发 / 通知
    发布机构:    南京市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4-01-20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废止日期:     是否修改:    否
    信息名称:    市政府批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2024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的通知
    文  号:    宁政发〔2024〕1号 关 键 词:    2024年;城乡建设计划;通知
    内容概览:    

    市政府批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2024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江北新区管委会,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政府同意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拟定的《2024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24120


    2024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241月)


    2024年是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面冲刺“十四五”城乡建设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目标,结合城乡建设发展实际需要,现制定2024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握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定位,立足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加快转变城建发展方式,统筹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市域空间功能布局,着力打造现代高效基础设施体系,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有效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魅力,有力增强城市安全运行水平,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城建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协调。贯彻落实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着力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江南江北、老城新城、城镇乡村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乡建设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水平。

    (二)坚持效益优先。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总体要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聚焦重大网络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强化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扩大有效投资、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区域承载能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三)坚持城建为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系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城市环境、公共空间等短板弱项,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布局,推动片区功能再造、品质提升和业态焕新,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城市美誉度。

    (四)坚持安全发展。树牢韧性城市建设目标,强化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综合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手段,有效增强桥梁隧道、供水燃气、排水防涝、危旧房屋、建设工地、建筑消防等领域设施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五)坚持从严管理。树牢正确政绩观,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规范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工程方案、建设标准和投资规模,强化过程性投资管控,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严禁反复施工、闲置浪费,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建精品。

    三、主要任务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把握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统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型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1.铁路建设。续建宁淮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上元门过江通道等项目,加快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铁路南京北站以及配套工程,加快完善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2.公路建设。续建宁滁高速、宁盐高速以及312国道经开区段、338省道雨花台段、501省道六合段、126省道改扩建等工程,实施一批国省干线设施改造,持续完善高快速公路网络。

    3.过江通道建设。建成龙潭过江通道,力争建成新生圩长江大桥,有序推进建宁路长江隧道建设,进一步加强江南、江北双主城交通连接。

    4.轨道交通建设。建成投运地铁7号线和5号线南段,加快实施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等6条市内地铁项目,提升群众出行便利度。持续推进宁滁、宁扬、宁马等3条市域(郊)铁路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二)生态环境建设。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全力推进央督问题整改,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系统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体系,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打造绿色低碳城市。

    1.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完成仙林、龙袍、高淳国邦等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不断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持续开展仙林、城北、江心洲等6大污水系统管网排查整治项目,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体系。

    2.水环境治理。实施玄武湖、内外秦淮河、运粮河、紫金山琵琶湖等22个重要水体治理项目,巩固河湖水质,打造幸福河湖。

    3.片区雨污分流建设。续建泰山街道、新街口街道等6个片区雨污水管网清疏修缮工程,新开工玄武区干河沿流域、秦淮北片区等12个项目,全年计划完成230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任务。

    4.环卫设施建设。完成水阁、轿子山、天井洼等生活垃圾填埋场设施大修,实施六合、溧水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启动玄武、鼓楼等区级生活垃圾转运、分拣设施建设,提高垃圾综合处置能力。持续完善城乡公厕布局,新改建城镇公厕24座、农村公厕8座。

    5.园林绿化提升。完善提升中山陵、幕燕、红山动物园等公园景区基础设施,建成雨花城市公园等项目,打造一批街旁绿地、口袋公园,美化城市环境,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要。

    (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加快完善市政路网体系,提升城市桥梁、隧道、供水、排水、燃气、停车等设施水平,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

    1.市政道路建设。续建惠民大道综合改造、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南连接线、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建设工程,加快东麒路北延、东流路、捷运大道等跨区断头路打通,进一步提高片区快速通达能力;推动岱山中路北延、凤集大道、新亭大街等主次干路建设,持续开展小微堵点综合改造,不断优化城市路网体系。

    2.道路设施大修和病害治理。实施玄武湖隧道、虎踞北路高架、双龙街立交下穿隧道等道路设施大修。完成龙蟠路、龙蟠南路、洪武北路、黑龙江路等道路病害治理,着力解决路面坑洼、井盖沉降、桥头跳车等问题,改善道路通行条件。

    3.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双桥门立交、石头城路等24个积淹水点整治,完成金鹰世界等16条过街通道防汛改造等工程,加快城市隧道防淹能力提升,确保设施和人员安全。推进龙潭水厂扩建工程,全市新改建供水管网90公里。加快推进城镇燃气居民和餐饮用户“安心用气工程”,新建燃气管道80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道97公里。

    4.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南京北站综合客运枢纽,续建江北新区地下空间,推进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换乘设施建设,实施月苑、安德门等人防停车场以及一批社会停车场,提升城市静态交通服务水平。

    5.收储地块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中船绿洲、孟北、安德门自行车厂等地块14个市政配套项目,持续推动26个储备地块电力外线接入工程,加快片区开发建设。

    (四)城市更新。把握国家首批试点城市机遇,全面系统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试点项目、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更新模式、探索实施路径,不断提升片区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城市活力。

    1.居住类更新。推进小松涛巷更新工程,基本完成石榴新村项目,启动鼓楼区城河村等更新改造,改善人居环境面貌。

    2.生产类更新。完成所街公交场站建设、百子亭城市更新一期工程,启动鼓楼区乐业村城市更新等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活化利用玄武前线文工团大院、省建科院等既有建筑,打造文化创意区、综合办公区,为老旧生产型载体注入新生活力。

    3.公共类更新。建成上元门观江平台,完成滨江岸线绿博园段提升工程,实施秦淮新河风光带河西鱼嘴段整治提升、雨花台段一期建设等项目,持续提升滨江岸线—明外郭—秦淮新河人文绿带功能品质。实施荷花塘、朝天宫等片区整治工程,推进红山路—和燕路、中山南路、江边路、云锦路等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构建整洁有序的空间环境,展现良好城市风貌。

    4.历史文化保护。完成南京城墙解放门至太平门、解放门至玄武门以及朝天宫、清凉山崇正书院等保护修缮工程,活化利用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实施城墙龙脖子段应急消险、通济门遗址公园保护展示等文保项目,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五)安居保障建设。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进住房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不断满足市民群众改善需求,确保群众安居宜居。

    1.城中村改造。贯彻落实房地产领域“三大工程”建设要求,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并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安置房筹集,惠及约1.2万户家庭。

    2.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玄武区樱海公寓、秦淮区李府街4号等10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小区配套功能、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3.保障房建设。统筹存量去化和新增需求,有序推进绿洲、孟北、百水等市级保障房建设,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

    4.危旧房改造。采取“留、改、拆”等多种治理方式,完成城市36栋新增在册危旧房治理任务。

    (六)镇村建设。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提升镇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改善人居环境。

    1.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72公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桥梁5座,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33公里,建设重点村组对外连接道路229公里。

    2.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完成全市1165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保障农村危房动态清零。

    3.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5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提升城镇服务功能。

    (七)城乡建设管理。贯彻落实城乡建设领域新理念、新要求,高水平推进国家和省市试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积累成效经验,提高城乡建设管理能效。

    1.试点示范工作。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等示范任务,实施一批城市道路、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无障碍改造。

    2.城建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南京市智慧城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核周期,服务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3.建设行业管理。激励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进行资质升级、量级提升、业务板块拓展;扎实做好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城建项目前期储备论证等管理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严密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考核。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加强责任分解和目标考核,通过分级调度、问题跟踪、综合会办等形式,层层压实项目推进责任。各主管部门、各区、各建设单位要逐月细化分解任务,锚定目标、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加强现场施工组织,及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确保早日形成实物量、投资量。

    (二)做好要素保障,多元合规融资。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市级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主动靠前服务,协助保障工程推进。各区要加快推进用地组卷、征收拆迁、环评稳评等前期工作,加强资金及时跟进配套,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各建设主体要拓宽投融资渠道,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财政补助、政府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努力盘活优化存量资产,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政策举措,缓解财政当期支出压力,形成共建共赢的城建发展新格局。

    (三)狠抓工程管理,精细施工组织。严格落实精细化建设管理要求,精细把控工程建设全流程。加强工程方案论证比选,做好地上地下、水下岸上、平面立面有效整合,统筹协调建设时序,细化工程组织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范要求,有效应对危大工程以及复杂工况,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安全过关,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扰民;坚持建管并重,工程竣工后尽快移交管养,精细开展常态化管理维护,及时处理设施病害,保障设施良好运转。

    (四)积极引导舆论,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作用,加强项目信息公示和过程中阶段性成果展示,对群众关切做好释疑解惑,持续强化宣传工作。充分收集、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市民群众意见和诉求,发挥城市治理委员会作用,保障市民群众在城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全社会关心、全方位支持城乡建设良好氛围。



    相关解读:一图读懂2024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