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邢光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薛城遗址作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薛城遗址基本情况
薛城遗址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十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南京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金陵第一古村落”。该遗址西区现为薛城遗址公园,东区被大量民居占压。自1997年发现以来,有关考古专家先后在遗址西区开展了5次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滨、崧泽至良渚文化的墓葬、房址、土台等遗迹,揭示了宁镇地区距今6300-4500年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在宁镇地区史前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2013年,薛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薛城遗址所在的薛城村已调整为规划发展村,村庄在落实“三区三线”、历史文化保护等刚性管控条件下,规划了遗址公园、薛城古文化街区、村庄文化商业街等建设项目,并在公园北入口预留产业项目储备用地0.21公顷,引导建设为集遗址文物展示、景区导览、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综合场所。
二、关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情况
薛城遗址于1997年薛城乡卫生院新建办公楼开挖基槽时发现。2001年,原薛城卫生院搬迁。2007年,原高淳县文化局恢复了考古发掘现场,建设了保护钢架房,修复了M15号人骨架,改建展厅,进行了陈列展览和局部环境整治。2008年,高淳将原卫生院大楼改建成考古工作站,为考古人员发掘和研究提供便利条件。2012年,原高淳县政府投资8000万元,拆迁了遗址西侧部分民居,对遗址进行了环境整治,建成遗址公园。2023年,我市启动薛城遗址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考古现场安全保卫能力。
后期,我市将组织专业人员围绕薛城遗址系统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揭示聚落布局和社会结构,为后续考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在这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多学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的指导与支持,深挖薛城遗址文化底蕴与价值,进一步加深对南京早期地域文明的认识。
三、关于重点打造遗址公园的建议
目前,薛城西区遗址公园已建成开放,占地约50亩,分为牡丹园、出土文物陈列馆、发掘现场展示区和考古工作站四个部分,公园内部配备了一名专职讲解员,并组建了一支薛城遗址志愿者讲解队。后续,我市将积极向国家文物局就“遗址公园保护”申报专项经费,在公园附近区域设置薛城警务站、配备警务力量,维护公园安全秩序。同时,督促属地街道做好公园周边日常环卫工作,确保公园正常开放。
四、关于在遗址附近建设博物馆或展示中心的建议
我市积极支持高淳区在遗址附近建设博物馆或展示中心,提档升级展厅内容和形式,充实出土文物数量,提升展览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南师大考古教学基地,开展科技考古、古遗址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等研究课题,扩展学术视野。邀请专家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持续出版阶段性考古研究成果,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发掘薛城遗址的独特价值,提炼出高淳传统地域文化特质,研究建立薛城文化类型、古丹阳文化等高淳文化标识体系。
五、关于加强遗址宣传、建设教育基地的建议
我市整合权威媒体力量,加强与央视、省电视台等权威媒
体合作对接,充分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构建全新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高薛城遗址知名度和影响力。2021年,在薛城遗址新发现的“龙形”蚬壳堆塑遗迹十分罕见,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被省考古研究所评价为“江南第一龙”,并被《中国文物报》进行专题报道。此外,央视《探索·发现》栏目连续播出纪录片《解密薛城》上下集,南京电视台拍摄《南京记忆·高淳篇》,进一步展现高淳薛城遗址的历史文化风采,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扩大南京地域文明传播影响力。
此外,我市充分发挥遗址社会教育功能,推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考古研学、培训等活动。探索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式途径,推出一批精品线路,不断打造高质量文化产品,增强互动性体验性,进一步发挥历史文脉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2021年至2023年,我市考古研究院、高淳区文物保管所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对薛城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开展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古环境、体质人类学、同位素和古DNA等多学科合作研究,依托薛城遗址力图全面展现南京地区古文明面貌。
我市还组织科研人员对以往考古发掘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加强薛城遗址文化学术研究,丰富展陈史料,充分体现其在南京乃至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意义。2023年,在我市积极争取下,薛城遗址被列入江苏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立项名单,作为省级重点支持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之一。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