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033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生命文化纪念馆宣传推广)
    发布时间:2024-06-30 00:00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高洁、林玮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生命文化纪念馆宣传推广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生命文化内涵丰富,诠释了人们对生命的起源、演化、意义及价值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建立生命文化纪念馆能够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伦理观、价值观,在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加强殡葬文化建设、凝聚人伦亲情和社会关系的纽带、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一、关于利用传统节日进行生命文化宣传的建议

    我国许多传统节日均因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对生命的尊重

    而设。节日期间,人们回顾往昔,缅怀逝者,思考生命的意义,

    是宣传生命文化的最佳节点。

    今年清明期间,我市民政部门联合江苏城市频道推出《春日心语》特别节目,开展一场生者与逝者穿越时空的“对话”,加深公众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并在网络端发布“心语亭”,相关内容总点击率1351万;以拍摄清明宣传短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制作清明宣传展板展架、主题墙、道旗、祈福卡等方式大力开展珍爱生命、孝老爱亲、绿色祭扫、节地生态的宣传;组织社区共祭、长江公祭、生态葬公祭、市属陵园清明主题宣传活动329场,并通过电视播放、新闻报道、电台口播等多种形式,推进移风易俗与生命文化教育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总结工作经验、统筹资源要素,在端午、中元、重阳等节日持续深化生命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不断丰富生命文化宣传的内容与形式,使宣传教育活动走实走深。

    二、关于在生命告别相关场所设立宣教设施,提供全面的生命文化知识的建议

    南京市始终积极探索在殡葬服务机构进行生命文化教育新路径。已建成的溧水大仁山生命园,在满足市民丧葬需求的同时开辟生命文化教育场所,围绕人的出生、厚养、礼葬、传承、生态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教育群众更加珍惜和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死观,逐步摒弃传统祭祀观念,确立绿色、生态祭祀理念。

    今年,我市民政部门与南京理工大学开展合作,设立生命

    文化教育基地,通过碰撞思维火花,把专家学者们的“金点子”转化为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的“金钥匙”,为大学生提供殡葬行业实习岗位,在实践中感悟生命文化。

    下一步,我市将利用现有的殡仪馆、公墓等殡葬场所,设置生命文化宣教设施如生命文化广场、生命教育长廊、生命纪念墙等专属空间承载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功能,实现生命文化教育的“精准供给”,向社会各界直观呈现生命文化内涵,引导广大市民树立文明、节俭、绿色、人文的现代生命观,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新时代文明的示范者。

    三、关于在江苏省创建“南京记忆”主题的网上生命博物馆,提供虚拟空间进行追思、纪念和反思的建议

    南京市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紧跟数字化时代的脉搏,现已推出“宁思念”3.0版,提供在线祭扫、业务查询、留言祈福、殡葬资讯等功能。现拟依托“宁思念”平台开发建设线上生命博

    物馆,用数字技术展示“南京记忆”,传承优良家风,增强文

    化自信。

    目前,面向全市的征集工作正在进行,力求征得大量蕴含

    深刻思想、人文精神、红色事迹并与生命文化相关的老照片、

    影像、档案资料,挖掘出饱含南京元素的人生故事、城市记忆、时代变迁的生命文化展品素材,预计6月前完成征集,9月份完成制作、成果落地。

    接下来,我市将加大研发力量,借助“宁思念”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赋予生命文化博物馆便捷性、互动性、自主性的特点,并开拓更多功能,将生命文化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打造优秀生命文化宣教平台。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