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007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推动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30 00:00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李九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我市将集成电路作为产业强市行动计划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并提出到2025年,南京将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截至2023年底,我市247家集成电路规上企业累计实现营收681.68亿元,同比增长8.0%。在省内,我市集成电路总体规模位于无锡、苏州之后,位列第三。从产业环节看,2023年,全市IC设计业、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支撑业分别达到360.73亿元、174.82亿元、57.91亿元、88.22亿元。从板块情况看,江北新区、江宁区、浦口区三个板块作为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主要承载区,合计占全市总量的75%以上。预计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集成电路企业营收将达到千亿左右。

    二、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推进情况

    我市瞄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推进工作。

    (一)建立机制,强化专班组织推进力度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先后成立了市集成电路(含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工作专班及市集成电路工作推进专班,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两个专班办公室均设在市发改委,实行实体化运行。

    同时,印发了专班及专班办公室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对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大摸底,制定了“七个一”工作清单以及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明确阶段性重点工作、发展目标,为推进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重点,突出产业特色优势领域

    树立集成电路产业“一盘棋”发展理念,突出主导、聚焦特色,全市基本形成“一中心、多基地”的产业空间体系布局。“一中心”:江北新区重点集聚国际领先的自主可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打造综合性产业创新平台;浦口区主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制造产业。“多基地”:江宁开发区着力推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聚;南京软件谷、徐庄高新园、麒麟高新园、新港高新园等园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中高端芯片设计、服务产业。

    (三)提升服务,加大企业主体培育力度

    合理运用产业政策,在首轮流片补助、重大设备技改、应用场景引领、揭榜攻关等方面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发展。近3年,共支持符合条件的首轮流片项目100余个,指导企业进入工信部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清单。每年度组织符合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条件的集成电路企业和项目申请税收优惠。充分发挥国家大基金、省市产业引导母基金的作用,推动银行开发多样化、综合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协调政府基金、社会资本解决企业及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我市还先后举办了世界半导体大会、第三代半导体创新大会、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闭门交流会、“宁工品推”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平台(南京)创芯论坛活动等重大活动,吸引国内外数百家企业来宁对接,促进了与本地集成电路企业的交流。此外,季度性举办全市集成电路企业“芯”机联动、开“芯”下午茶、“芯咖啡”等产能对接活动,为本地企业搭建就近配套平台。

    此外,我市制定“人才新政25条”实施细则,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常态化开展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组织实施“赢在南京”等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赛事。编制发布集成电路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搭建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平台,开展集成电路产业专场、直播带岗等特色招聘活动,促进集成电路企业精准招才引智。

    (四)优化环境,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围绕全市集成电路(含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布局,支持在宁相关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优势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化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全市正在推进的集成电路领域市级重大科技专项8项,总投入近6亿元,均由我市企业牵头承担,重点在薄膜铌酸锂光芯片技术、新能源汽车用功率器件、半导体封测、国产存储芯片技术、第三代半导体SiC MOSFET器件、EDA软件等关键技术领域支持研发攻关。

    我市相关部门、板块集中走访了包括南大、东南、南航、南理工、南邮电、南信大等6所在宁设有集成电路或微电子学院的高校,以及中电科系研究所,召开了多场座谈会,了解人才队伍建设、在研项目情况,进一步挖掘了其可转化的科研成果。打通了产业专班、高校院所、重点板块、行业协会间的交流渠道,推动了高校与板块实施结对共建发展。

    组织规划、应急、生态环境、建委等部门在集成电路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提供支持,最大限度完善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集成电路中小企业招引吸引力。同时,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配套,建设高标准载体园区,推动建设具有公共属性的危化品周转仓、预留设备楼上空间、高设备产品承重的专业性园区。

    围绕集成电路产业组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强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EDA领域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的司法保护研究。引导成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构,提升行业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能力。探索构建知识产权联合惩戒有效模式,推动形成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自律”“自强”良好生态。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政策支持。合理运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工业企业重大设备技改项目,加大对集成电路企业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项目支持,做好申报辅导工作。做好享受国家增值税政策的集成电路企业清单制定工作,确保我市企业应享尽享。

    二是持续开展供需对接活动。精准梳理企业对接需求,开展专题“芯片-整机”供需对接活动、集成电路专题“宁工品推”供需对接系列活动以及省级产业链活动,引导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电子元器件企业与下游系统方案提供商、系统整机企业增进交流合作。

    三是加大企业培育壮大力度。推动企业上市,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瞪羚、高新技术企业,将研发方向前瞻、核心技术领先、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对象。积极帮助集成电路企业申报“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遴选集成电路创新产品项目纳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四是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引领作用,提升关键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加强和总部中心对接,争取更多总部资源和支持。进一步推进在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与创新平台的对接,实现产学研充分融合,增强工作粘性和服务意识。

    五是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市将持续推动EDA、第三代半导体和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围绕各自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重大平台与产业的联动耦合。同时,持续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我市集成电路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六是发挥重点项目引领作用。推动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增添产业发展后劲。抓实集成电路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产业对接需求。加强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央企战略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地。

    七是提升企业标准创新意识。加强宣传实施《企业标准化促进办法》,带领行业企业强化标准、质量意识,实施应用先进标准,提升标准化水平和质量水平。优化市级标准化支持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领跑者”企业标准等成果给予奖励资助,激发集成电路产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标准创新的积极性。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