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林玮、高洁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传承文化、凸显特色,促进江宁乡村民宿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发展乡村民宿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民宿村“五村”共建,围绕乡村民宿建设工作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设计,注重资源发掘。全面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尊重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和村民意愿,最大限度保护村庄肌理、建筑风格、乡村风情、乡土文化。规划编制前全面开展特色资源普查工作,充分发掘当地的人文资源、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挖掘乡村底蕴、讲好乡土故事。注重对各类遗存和民俗、美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融入趣味性、观赏性,充分体现民俗特色。
二是精心建设打造,传承乡土文脉。在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文化类项目的建设打造。对传统民居以及宗祠、庙宇、亭榭、牌坊、碑塔、堡桥、戏楼(台)、古井等建(构)筑物和小品进行重点保护,破损的按原貌加以修复。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手工艺、优秀戏曲曲艺等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村史展览室或博物馆,传承乡土文脉、农耕文化和传统技艺,培养乡村技能人才。引导成立乡村(特色民俗)文化艺术团队,定期开展各种节庆活动。
三是注重“活化”利用,带动致富增收。在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基础上,经营好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活化”利用,打造特色节庆活动和民俗品牌,鼓励属地和民宿经营主体整合资源,延伸消费链,推出“民宿+美丽乡村、园区、景区、演艺、美食、采摘、露营、研学、文创、非遗、艺术、影视、会展、商务”等组合产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发展,让“沉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使乡村民宿留得住游人,吸引得到投资人,同步实现乡村活力复兴、集体经济增强和农民致富增收目标。
截至2023年底,我市共建成各类美丽宜居乡村2800余个(其中江宁区约550个),81个村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命名(其中江宁区23个),20个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案例等荣誉,南京获评“全国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城市”。
二、关于江宁乡村民宿发展缺少文化内涵的问题
近年来,江宁乡村民宿的规模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文化内涵不够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市将督促江宁区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创建国家等级民宿品牌,着力打造高品质乡村民宿。去年,江宁区已成功创成1家全国甲级民宿、5家全国丙级民宿。今年,江宁将以国家等级民宿品牌为龙头,拟新创全国甲级民宿1家、丙级民宿3家,引领和示范江宁区民宿高质量发展。
二是组织民宿主理人技能培训,提高民宿管理经营能力。今年,江宁将组织区内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民宿技能业主,在全区开展烘焙、咖啡制作、熏香技艺、民宿营销、民宿服务等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民宿主理人的服务、管理和营销能力。
三是开展“民宿+”或“+民宿”活动,丰富民宿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开展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建设第二批区级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和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引领项目。保障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汤山成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汤北户外运动集聚区建设,引导各街道(园区)依托特色文旅资源招引一批文旅龙头企业、开发建设一批特色文旅项目,带动当地及周边乡村民宿发展。开展民宿艺术展活动,组织部分民宿开展国画、书法展览、写生等活动,将民宿与艺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民宿发展的模式。
三、关于江宁乡村传统文化延续不足的问题
江宁乡村民宿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多数民宿仅停留在硬件提升上,富有内涵的传统文化发掘不够,只造景不修气质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鉴于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进一步整改提升。
一是调整乡村旅游建设模式,保持原生态原住民。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们发现目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乡村民宿村均在传统文化上有着较好的延续性,保持着当地的原住民,而不是外来的居民;同时当地的原住民对本地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因此,我们将在建设和发展乡村民宿的过程中,积极调整乡村建设模式,加强原生态原住民保护。
二是推动传统文化和乡村民宿的深度融合。我市将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本地区的非遗文化、体育文化、民俗等元素植入乡村民宿,彰显片区特色。具体到江宁区层面,成立了江宁区非遗保护协会,举办2024“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创新“民宿+非遗”融合应用场景,深入开展“非遗购物节”“非遗进景区”“非遗在社区”等活动;着力打造湖熟文化展示馆,建设南唐二陵江苏省考古遗址公园,加强杨柳村、佘村等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引入文旅体验业态,串联形成集考古遗址、自然风光、沉浸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线路。
三是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立足旅游、康养、休闲等功能定位,探索“民宿+餐饮”“民宿+旅游”等多元发展路径,构建“乡村院子美食”“百院百宿”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体系,联合开展特色农产品、乡村美食、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展销推介活动,提升城市近郊旅游消费体验。今年,江宁区将指导新开办乡村旅游民宿6家以上,争创国家高等级民宿1家、江苏省乡村旅游民宿集聚区1家,培育本区特色品牌民宿10家。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