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142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提升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4-06-30 00:00 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朱心煜代表:

    您提出的“提升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部署,聚焦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推动形成全市齐抓共推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工作合力。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加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围绕“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推进江海转运海港枢纽建设,提升禄口机场国际货运功能,推进国家级铁路物流枢纽建设,推广道路运输先进组织模式,推动交邮深度融合,强化油气管道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物流园建设。市商务局通过供应链试点探索和创新实践,形成了“上下互通、供需互联、内外互促”的城市供应链基本模式和相关企业供应链模式。一方面,对仓储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参加中仓协标准化“绿色仓库”评审认证,完成仓储配送中心标准化、绿色化升级改造20余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完善物流节点网络,推进“智能公共快递柜”进社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支持苏果、苏宁等连锁网点拓展配送服务,建设覆盖城乡范围的配送末端节点网络。

    二是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市工信局连续成功举办8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19届南京软博会,展示行业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合作交流。聚焦“4266”产业体系,分行业分领域组织开展“宁工品推”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通过产品展示推介、品牌推广等方式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促进本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三是发挥国资国企牵引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市通过基金投资、载体建设、强链补链、央地合作等方式,助力提升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市国资委印发《关于实施骨干企业强链补链工程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产业发展能力的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市属国企建设运营24个国资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170万方,入驻企业约1600户,重点打造了高铁网谷以成长型企业引进和服务为重点的产业链生态区;持续加大与央企、省企在产业领域合作力度,与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三峡集团等27家央企开展了33个产业合作项目。市创投集团运作的科创基金、产业基金,投资了379家南京本地企业,支持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链优质企业发展壮大。

    (二)加快软件基础设施吸引方面

    一是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市人社局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与在宁高校深度融合发展;每年定期举办“宁聚英才 共赢未来”创新型产业系列专场招聘会,为各类求职者提供1000多个岗位;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33.28亿元、惠及30.83万人,成功扶持4.55万名自主创业者;以“南京人才驿站”作为引才前站,不断拓宽相关人才引才渠道。市委组织部制定实施我市“人才强市25条”,优化升级紫金山英才卡,先后举办千名博士全球招引、十五届南京留交会、“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近万名海外人才参与。团市委大力推进“宁青驿站”等政策服务,帮助更多人才留宁高质量发展。

    二是开展业务培训和服务。市人社局支持符合条件的供应链领域企业申报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类高技能人才培育载体,鼓励具备条件的机构备案后开展供应链管理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目前我市拥有2家社会第三方和企业自主评价的能力机构(江苏省现代供应链协会、苏宁集团),累计评价供应链管理师412人。市商务局举办7场专业讲座、培训500多人次,在政策解读、GS1编码的编写应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信息采集对接、会计专账编写等方面对供应链企业进行及时指导、释疑解难。

    三是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南京晓庄学院开设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供应链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等课程,同时设有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见习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金陵科技学院设置物流工程专业,供应链管理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此外,我市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市属本科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体系,优化人才培养。南京晓庄学院已成为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牵头的全国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物流促进会牵头的全国冷链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

    (三)加快政策基础设施供应方面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近年来,全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供应政策体系,相继出台《关于推进供应链体系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文件。市商务局专门制定《南京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两个管理规定,对供应链体系建设在宏观上给与指导和政策安排。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制订《现代物流业推进产业强市行动方案》,精准发力、统筹推进现代物流工作。

    二是优化企业培育管理。目前我市共有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商贸物流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孩子王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7家商贸物流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企业,并全部通过验收,其中3家企业的典型经验被商务部列入第一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案例汇编。此外,我市成立现代物流业产业强市专班,今年以来已走访70余家交通物流规上企业,梳理形成8大行业54个现代物流企业培育招引项目,有序引导各类资本进入物流领域。

    三是制定完善供应链标准体系。全面梳理7个标准体系和30多条上下游共同使用的标准。同时,选定230个标准作为南京市流通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基础,并制订6项国家标准,搭建南京市供应链标准体系框架。

    二、下一步计划

    (一)加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打造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大力推行“统仓统配”“多仓共配”“社区物流”等仓配一体化的先进物流模式,完善前置仓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支持引导培育大型连锁商贸企业发展统一配送、中小企业发展共同配送,促进商贸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构建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网络。紧紧围绕“三清单三服务”工作要求,加快现代交通物流企业招引,推进重点项目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撑产业强市建设。

    二是推动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协会、联盟力量,举办成果展览、合作论坛等活动,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竞争力。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展会,积极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对接国际资源、外贸企业对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继续高标准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软博会、“宁工品推”产业链供需对接等活动,深入推动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与合作。

    三是发挥国企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目标要求,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抢抓中央企业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与央企深化合作机制;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合作推进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与省属国企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为我市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做出更大贡献。

    (二)加快软件基础设施吸引方面

    一是吸引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继续围绕“4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组织相关产业主题的校园专场招聘会,搭建才企对接桥梁,为促使我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蓄积高层次人才资源。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持续放大南京创新活动品牌效应,搭建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等海外引才新平台。

    二是强化人才服务。按照国家总体方案要求,推出我市人才平台建设方案,力争成为首批平台建设城市。用好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机遇,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赋予重点用人主体人才举荐权、加大引才用才激励;赋予领军人才自主权,尊重人才智力成果,完善薪酬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制度;在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服务等基础上,持续推进人才安居保障,推动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以紫金山英才卡为主要载体,进一步推动各类人才服务全域化、制度化。

    三是提升产教融合水平。持续推进供应链课程改革,不断调整和丰富供应链课程,企业导师进校讲授企业实践,专业老师进企开发新项目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晓庄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多方参与,逐步完成新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创建。

    (三)加快政策基础设施供应方面

    一是加强政策和项目保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省市两级商务专项发展资金扶持政策。建立市级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各行业5G场景应用,结合南京发展特色推进典型应用示范,按需求、按场景部署新型基础设施。

    二是强化企业培育招引。继续做好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跟踪服务,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积极组织商贸物流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试点项目,以点带面,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4年6月15日